分享更多
字体:

怎样使金融服务于实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18:45 来源: 《新财经》

  文/倪金节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金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让实体经济基础更加稳固。确实,随着近些年货币超发带来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很多产业渐趋空心化,实体经济正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

  近十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等众多指标,都显示金融系统正处于史上日子最好过的时期。不过,在金融业一片欣欣向荣之际,实体经济则蕴含着十分严重的危机。实体经济领域,除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具有公共性质特征的领域,一直得到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青睐,大部分民营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服务。纵使能够获得一定融资支持,民营企业所需要支付的融资成本,也要远远高于公共部门。可以说,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动能最足的恰恰就是现在日益萎靡的民营经济。

  这些年,“国进民退”带来国有资本急速扩张,民营资本生存十分艰难,实业回报率极低,夹缝中寻求生存成为多数民资的常态,产业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而解决大量就业的中小制造业、小微服务业更是几乎集体遭遇融资难,发展举步维艰。而那些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由于硬性条件的限制,无论是银行直接融资体系,还是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都远远无法提供对应的融资服务。

  怎样才能让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首先必须厘清,金融业何以不愿意服务于国有资本之外的实体经济。关键还是在于大量的资源、市场都掌握在国有资本手中,稍微利润高一点的行业,民企都没法市场准入。虽然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快民营资本发展的新旧36条,但是至今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国有资本仍然在狂飙突进,民间资本出路越来越狭窄。由此,处于风险预期的考量,银行、资本市场当然只能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国有资本。

  故而,只有硬性贯彻“新36条”,让民间资本有钱可赚,金融业自然会乐于服务于民营经济。没有民间资本发展空间的政策破局,不管怎样推进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也无法让金融业心甘情愿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最关键部分。

  考虑到间接融资市场的银行系统,国有特征十分明显,怎么办?短期内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可能是缓解目前困局的最现实选择。不过,层层的制度障碍和行政烙印,让股票和债券占据主体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依然缓慢。为了能让中国经济安全渡过目前的风险累积期,必须从根子上拔除掉掣肘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诸多制度性障碍。

  随着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做大,中国经济的投机氛围十分强烈。以房地产泡沫为标杆,消费品领域、艺术品投资等诸多领域相继走向泡沫化,资产市场成为各路资本涌入的集中地。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只能是实体经济资本的出逃,这也是造成实体经济低迷的关键。

  要想实体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的力度,同时给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平等的经济地位,必须消除经济的整体投机氛围过于强烈的问题。只有“两头并进”,实体资本才可能真正发展,实体经济才可能真正稳固。如此,席卷全国的资产泡沫,慢慢“坐实”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更大程度消弭硬着陆的风险。

  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伴随着金融业的好日子,实体经济绝不能只有国有资本的大行其道,而真正市场化、最具创新力的民营资本,只能沦为以热钱形式存在,这样的“皮毛关系”,只会不断威胁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就此而言,2012年,“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正是推动系统性改革的关键时刻,单个经济领域的修修补补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的。不能再拖了!

  (倪金节 财经作家,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