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以影像为介质,将狄更斯引向当代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苏娅

  [ “狄更斯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直面了很多残酷的现实,用非凡的洞察力描绘疼痛,但同时,他仍然相信善良——毫不犹豫、毫不吝惜笔墨地赋予伦敦这座潮湿、阴霾的城市以灿烂的光亮。” ]

  2012年2月7日,英国在一堆社会问题的困扰中,迎来了享有“国民作家”之誉的查尔斯·狄更斯(1812.2.7-1870.6.9)200周年诞辰的纪念日,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在世界各地举行。

  在中国,纪念活动以一场于2011年9月启动的“我们的时代——2012狄更斯创意写作和纪实摄影大赛”的活动发起,纪念日当晚,北京英国大使馆举办了“狄更斯之夜”全球文学庆典活动。出席该活动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接受采访时谈道:“狄更斯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直面了很多残酷的现实,用非凡的洞察力描绘疼痛,但同时,他仍然相信善良——毫不犹豫、毫不吝惜笔墨地赋予伦敦这座潮湿、阴霾的城市以灿烂的光亮。”

  文字与图片中的现实镜像

  现实性是狄更斯作品的主题,担任“我们的时代——2012狄更斯创意写作和纪实摄影大赛”活动评委的798映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那日松,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狄更斯之于当代的意义——即对现实的深刻介入。那日松说:“摄影术发明于1839年,也正是狄更斯创作《雾都孤儿》的时期,‘记录’是摄影术的基本功能,与狄更斯小说中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

  狄更斯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其步入文坛之初,正是以小说阅读为标志的城市文化生活形态在英国生成的时期。狄更斯以其对社会现实深度介入的创作倾向性,透过作品体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英国的时代特点、语言规范和文化习俗,影响绵延至今,其作品不断为电影、电视等其他艺术形式所改编。

  用白描手法记录时代风貌,经由对具体物象的刻画,呈现整体的社会氛围与时代的独特性是狄更斯典型的艺术创作特征,一段出自《博兹特写集》的文字极具代表性:“在夏天日出前一小时,伦敦街道所呈现的景象十分引人注目。对此甚至连那些为数不多的、因追求不正当的娱乐,或者因从事同样不正当的营业而使他们对这种景象很熟悉的人也能感觉到。我们在其他时候惯常见到的挤满匆忙、急切的人群的街道此刻都是静悄悄的;整天熙熙攘攘一片忙碌的房子这时也寂无人声;这种冷落、孤单和凄凉的气氛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铁凝如此表述狄更斯文字间的视觉感:“狄更斯非凡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在今天这样一个缺乏细节的时代,显得尤其可贵。在他笔下,一切都是会呼吸的,人的呼吸、城市的呼吸。”那日松则认为:“摄影大众化,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生活的记录者,优秀的摄影作品取决于对社会的认知,当然需要很好地结合创作者的视觉修养。用影像为介质,将狄更斯引向当代中国。”

  狄更斯的大众性

  “狄更斯属于市场上的作家,但是很幽默,轻讽微嘲背后有一颗宽厚的、善于理解的大心,绝不是那种自以为嫉恶如仇的真理代言人。也许这是英国文学的力量。”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看来,小说传播的大众性是狄更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而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和创造平等机会更是狄更斯作品反复表达的诉求,在一个传统的小说阅读习惯被不断改变的时代,以何种方式将狄更斯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引向大众是纪念活动组织者考虑的重点。由此,狄更斯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致力于继承狄更斯所推崇的教育信念,在中国举办的“我们的时代——2012狄更斯创意写作和纪实摄影大赛”旨在面向大众,吸引文学和摄影爱好者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独特镜像。活动邀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语文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总编辑助理王文澜,798映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那日松组成专家评委团,结合网上投票,评选出包括文学创作奖、摄影致臻奖、少年才俊奖在内的头等奖四名和纪念奖、优秀奖。据那日松介绍:“入选作品中较为集中的主题是反映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涉及的内容包括拆迁、环境与人文的变化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这些照片都与狄更斯对现实的关怀态度契合,反映了创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批判态度。”

  除了吸引大众参与纪实摄影和创意写作的活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还在中国北京、武汉、成都等地陆续举办多场狄更斯文学沙龙活动,文学沙龙邀请莫言、刘震云和慕容雪村等小说家以“狄更斯和我们的时代”为题,进行专题讲座和对谈活动,并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间,在各地巡回放映《远大前程》、《双城记》等狄更斯小说改编的电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