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央布局大苏南 江苏吹响“创新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1 04:4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熊晓辉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2011年年底温家宝总理深度调研江苏后,“苏锡常”和镇江、南京这5座苏南发达城市集体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性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明显加快了进程。江苏已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想。

  江苏省科技厅一位官员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江苏将专门成立一个苏南自主创新办公室,负责此事的推进工作。随着示范区的获批,该办公室的级别或将升格到副省级,以此来协调苏南5市形成合力共创示范区。

  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同的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再局限于一个园区的范围,而是将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一个国家级的区域战略。

  江苏吹响“创新”号

  在苏南5市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后是江苏省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即:2015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国现代化“一盘棋”中,江苏成为率先的“一颗子”。而在江苏现代化的布局中,苏南将率先突破。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2月8日在江苏两会上表示,苏南地区苏州人均GDP达1.5万美元,昆山超过3万美元,与香港相当,江苏将“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率先实现现代化,苏南要走在前面,在一个较大的空间里,提现代化才有示范意义,把整个苏南的现代化跟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合在一起,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把现代化作为目标。”

  据悉,“十二五”期间,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被写入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一位不愿具名的江苏省官员对记者表示,2011年2月任国家科技部原党组书记的李学勇当选江苏省省长后,就坚定了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称将全力推进江苏转型升级。很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筹建工作就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获悉,2011年下半年由江苏省科技厅牵头,江苏连续在常州、苏州、昆山等地举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讨会,为苏南示范区动员吹风。

  苏南症结

  在改革开放30年里,苏南创造了“苏州模式”、“昆山模式”等诸多堪称“示范”的发展模式。

  以“昆山模式”为例,其传统的强项IT制造业多为台资代工厂,并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多为外向型加工制造,产品附加值低。在劳动用工成本、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不少产业已有向苏中、苏北甚至外省转移的倾向。

  这也是“苏锡常”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共同面临的问题。江苏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尽管2010年苏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9532.5亿元,但5年来的平均增速已远落于苏中和苏南8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据此认为,苏南经济的调整实质是转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要求,是向更高发展层次推进的必要准备。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从“苏南制造”向“苏南创造”的转变,提高综合竞争力,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当地政府对此也有危机感和清醒的认识。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昆山的经济发展阶段,正走在一个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阶段。要以经济转型为核心,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

  据记者了解,苏南各地都在抓紧培育新兴产业。比如无锡的物联网、昆山的小核酸基地等。后者几乎囊括了全国小核酸领域最优秀的院士等人才。

  管理机制待创新

  江苏省此次拿出来的是整个苏南5市,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两个副省级行政区和3个地市级行政区、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共同组成,是沿沪宁线连绵的城市带,属于跨行政区的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的经济区域,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

  对此,刘志彪认为,这取决于地方的客观条件。“像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这种园区的示范区,不外乎是创造一个局部的政策优势,这对于江苏而言虽然有一定意义,但是已经没有整体的示范意义了。江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走在前面,走进现代化需要更大的动力,必须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当中。”

  在他看来,江苏的做法更具有示范意义。其做法是利用一个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来推进江苏率先实现现代化,把现代化的战略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联系起来考虑,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动力机制。

  这就意味着江苏可能争取的政策要更多,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更广,尤其是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建立显得更为迫切。据悉,江苏省已经成立专家课题组就此进行调研。并对如何在省级层面协调行动、苏南5市之间产业布局、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展开研究。

  事实上,这也正是苏南5市此前发展的问题所在。5市虽然同位于苏南,但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相差较大,产业同构明显,竞争激烈。与外向型经济发展重地“苏锡常”相比,南京、镇江发展要慢不少,在规模上有一定差距。但南京作为江苏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高校和人才资源,具备向苏锡常等产业基地输送的能力。

  刘志彪认为,在制定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时,应当根据苏南各市现状及其技术优势,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他表示,在苏南5市中,南京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其他地方是产业创新的中心。“要有这样一个关系,这是苏南示范区的基本格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