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苏丹被劫人质讲述:中企走出去背后的风险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2 21:58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潍坊报道

  被劫持为人质11天之后,宗嘉矗终于回到了潍坊市临朐县沂山镇蒋峪村老家的父母身边。2月11日,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宗嘉矗的目光还不时聚焦在家里墙上挂的那张世界地图上。就在今年正月初六(1月28日),苏丹局势第一次和这个家庭如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1月28日,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宗嘉矗所在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水电七局”)的乌阿公路项目工地,遭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袭击,年龄最小的宗嘉矗和另外28名同事被劫持。最终,在中国方面和国际组织的斡旋努力下,29人平安脱险。

  11日下午,导报记者联系到水电七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伍夕国。谈及此次成功的海外营救,伍夕国对导报记者表示,“我们从集团到公司到项目部,都有一套健全的应急预案,这次是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对于联系谁、如何撤退、撤退路线等都非常清楚,所以才不会慌乱,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营救工作。”

  据导报记者了解,针对近期境外安全风险上升的趋势,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商务部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请加强境外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事》。而我国首个针对“走出去”企业境外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近日也出台。

  在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加速“走出去”的背景下,境外风险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中国水电(601669)发布公告称,乌阿公路项目目前处于停工状态,损失情况及合同后续执行情况暂时无法判断。伍夕国告诉导报记者,“公司今后将加强对海外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安全风险评估,同时还将加大项目安全投入力度。”

  营地装铁栅栏并聘安保

  11日一早,导报记者赶往沂山镇的路上,宗嘉矗的父亲宗传国在电话里告诉导报记者,“门前挂着‘热烈欢迎宗嘉矗平安回家’横幅的就是我们家。”

  宗嘉矗的家人在镇上开着一个综合门市部,盖起了二层小楼,生活条件还算富裕。导报记者抵达宗嘉矗家时,正巧赶上他不在。宗嘉矗的母亲宗玲说,他去看望年已七旬的爷爷奶奶了。“为了不让两位老人担心,事件发生后一直瞒着他们。孩子今天一大早就去看他们了,一会儿就回来。”

  谈话间,宗嘉矗回到了家中。10日晚11时返抵老家的他,在休整一夜后,脸上虽然略带一丝疲惫,却依然面带笑容地热情招呼导报记者。

  26岁的宗嘉矗2010年从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水电七局工作,被外派苏丹项目部。“在这些工作人员出国前,公司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培训,让他们对当地的文化、风俗、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伍夕国曾告诉导报记者。

  “我主要是做技术工作。”宗嘉矗说,在苏丹工作近一年后,回家休假了两个月,随后他于2011年12月17日回到苏丹乌阿公路项目部。

  该项目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西北部阿巴希耶地区,由水电七局负责建设,为该公司在苏丹独立承建的第一个公路项目。知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水电七局所在的中国水电在当地承接了水电站等多个项目。”

  “我们所在的营地四面环山,共有46人。平日住在5人一间的平房里,有后勤食堂,还有几名当地雇员。”宗嘉矗说,“营地是有铁栅栏的,而且还聘了安保人员。工作和生活相对都很安全。”

  成立5个应急工作组

  南科尔多凡州一直是苏丹境内反政府势力比较活跃的地区。苏丹方面早先通知说,营地可能遭袭,需要被转移到18公里以外的小镇。工人们在外出避险一天后,一早又返回了营地。

  “1月28日9点多,我还在睡觉,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响声,当时还以为是放鞭炮。出去一看,是一群手持AK47冲锋枪的人。”宗嘉矗说,所有人的通讯设备随后被没收了。

  混乱中,29名工人被劫持,其余的中国员工或是躲藏在树林里,或是藏身在集装箱下。营地遭袭后,中国水电驻苏丹的项目部总经理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信息———“有员工被围困,情况十分危急,一部分人已联系不上。”他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大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紧急与苏丹外交部、路桥部、安全部门等取得联系。

  消息也很快传回了国内。导报记者从水电七局新闻中心了解到,水电七局当时立即向中国水电以及中国水电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电建集团”)汇报。电建集团获悉消息当晚,立即向国务院国资委及有关方面汇报。

  1月29日9点,电建集团召开应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总部应急小组,设立总协调组、前方组、宣传组、维稳组和合同风险控制组5个工作组,24小时值班。

  外交部立刻成立了工作组并准备赶往苏丹。外交部领事司司长1月29日紧急约见苏丹驻华使馆临时代办。与此同时,中国水电5人前方工作组奔赴苏丹,配合我国驻苏丹大使馆同有关各方联系交涉。

  “知道要回国才彻底轻松了”

  在宗嘉矗的记忆里,遭挟持后,他们被带到了山上,一直到当日晚上7点,他们才开始被转移。“当时心里真是害怕。后来就一直在走路,走路。”

  据导报记者了解,中国水电前方应急工作组曾多次拨通被绑架人员的手机并要求与人质通话,但绑匪拒绝了要求,在电话里保证所有人质都是安全的,之后结束了通话。

  宗嘉矗告诉导报记者,押解他们的苏丹反政府武装大约有15人,“他们每天也在一批一批地轮换,还给我们拍摄过一段录像,然后传给了大使馆。”

  1月30日,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派出一个4人工作小组,协助苏丹政府营救被劫持的工人。该工作组由使馆政务参赞等3名外交官和中国水电一名负责人组成。同一天,由外交部牵头、国资委派人参加的工作组也从北京出发。这个工作组一行6人,由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担任组长。

  1月31日,上述6人工作组到达苏丹。在中国外交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和被劫持人质通上了电话。“在通上电话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希望。”宗嘉矗说,“连续走了4天后,到第5天,我们才在一个牛棚式的草屋住了下来。”

  此时,中国政府工作组继续积极与苏丹方面沟通,同时通过非盟和第三国或第四方进行斡旋。通过各种途径向苏丹反政府武装传达信息,要求他们保证中方人员安全并尽快释放他们。

  2月6日,苏丹当地媒体报道称,在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斡旋下,中国工人有望在48小时内获得释放,问题仅在于在哪里交接人质。“后来的一天,我们被送到了当地机场,其实也就是一块大的空地,然后看到了红十字会肯尼亚分会的飞机。”宗嘉矗回忆说。

  2月7日,在中国政府赴前方工作组和驻外外交人员等陪同下,29名中方人员平安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在肯尼亚休息了一天,进行了体检。”宗嘉矗坦言,“在没回国之前心里还是不踏实,当知道将要回国时才彻底轻松了。”

  关键要有应急预案

  “可以说,我们完美地完成了这次营救任务。”伍夕国对导报记者说。据中国水电称,该公司将全面评估事件带来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努力降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根据事件的最新进展及时披露。

  其实,事发的南科尔多凡州在3年前也发生过9名中石油工人被绑架的事件,事后仅有4人获救,其他5人被害。而就在1月31日,25名中国工人在埃及西奈半岛北部阿里什地区遭到当地人扣留,经过中埃双方努力,这些工人于第二天被释放。

  “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海外安全形势。目前,我国也正逐渐建立由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领事保护机制,希望通过机制建设,特别是通过预防性的领事保护工作,尽量减少海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

  “尽管劫持事件的背后已不单纯是涉及企业行为了。但对企业来说,关键还是要有应急预案。”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12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有些企业可能准备不足,而通过此次事件,所有在海外的中国企业都应对相关问题高度重视。”

  事实上,在欧洲,很多成熟的跨国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实时监测、评估、应对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为指导我国“走出去”企业提高境外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商务部日前发布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要求企业针对海外经营的地区分布、所在行业、业务类型的不同特点,参照《管理指南》建立并完善本企业的境外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

  导报记者问及宗嘉矗未来的打算时,他表示,“下一步听公司安排,相信会做好安全措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