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银:让服务向八万个网点之外延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4:26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徐绍峰 吴进宇
1月16日,王雪梅和赵熙伦度过了在他们看来非常平常的一天。
这一天中午时分,家住山东荣成市上庄镇北沙岛村的村民王雪梅,从布设在村供销点旁边的“北沙岛村农民金融自助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终端上,将每月统一打到荣成农商行“信通卡”上的6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取了出来。自从2009年下半年荣成农商行在村里布设了这个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后,王雪梅再也不用为取这60元钱花大半天时间往返30里,到镇上的农商行支行排队取款。现在,从家里走到自助服务中心,只需几分钟。
这一天,在离北沙岛村不远的宁津街道所前王家村,拥有荣成市宁津顺达水产品加工厂的小微企业老板赵熙伦,让客户将货款通过荣成农商行布设在厂里的转账电话进行实时转账,一天就做了数笔生意。
王雪梅和赵熙伦都不知道,将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设到村头,把转账电话布放到企业,为农村客户提供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全因荣成农商行背后有一个“神经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的支撑,他们更不知道,那些延伸到村里、企业的“网点”,就是这个“神经系统”正在快速生长的最丰富的“神经末梢”。他们只知道,这两年来,荣成农商行延伸的“网点”多了,办理跨省汇款、异地取款快了,他们的日子省心了。
小微金融机构:联网提升了服务能力
自从2010年7月5日,8万多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拥有了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完全实现与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联网后,向8万个网点之外的广袤乡村延伸“神经末梢”,在服务小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同时,为村民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现代金融服务,就成了农信银的心愿。
现在,小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在农信银系统的支撑下,获得了裂变式发展,荣成农商行的变化就是缩影。
以往,结算手段落后的农信社,在与商业银行竞争中总是“低人一等”,在发展上也是“慢人一步”。甚至,一些企业的贷款在农商行,基本账户却开在其他银行,结算资金大量流出,使农商行在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大量信贷服务的同时,无法获得低成本资金。“农信银系统的推广,使我们有效巩固了90%以上的农村客户和40%以上的企业客户,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荣成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荣成农商行在实时支付结算方面与商业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随着全行71处营业网点全部接入农信银系统,荣成农商行的业务量已由2008年的2342笔,猛增到2011年的65729笔;结算金额由2008年1.1亿元增加到28.82亿元。目前,农商行的个人结算账户已经比2006年增加了47522个,单位结算账户增加了1480个,推动存款规模由2006年的66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46亿元,贷款108亿元,市场份额均达到了36%以上。最令人吃惊的是,在荣成市27万农户中,现在农商行已经发放了“信通卡”25万张,卡存款余额6亿元,这一数字是与农信银系统联网初期的3倍。
荣成农商行发卡量的激增,源自农信银去年以来在全国8万多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力推的“农信银快汇”品牌。通过“农信银快汇”可以快捷便宜地向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8万家贴有“农信银快汇”标识的机构网点,办理异地存取款、余额查询和转账业务,前提是要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任何一家网点办理该网点所属银行的卡就行。那些对汇费和转账手续费非常敏感的人群,纷纷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办了银行卡。
“如果没有农信银系统支撑,没有较之商业银行更便宜的手续费,信通卡不可能有如此大发卡量。”荣成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坦承,“农信银系统推广是我们实现服务转型,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也是优化支付环境,惠及农村客户的民心工程,更是我们实现形象转型,提升发展内涵的发展工程。”
小微企业:转账电话改变生意
自助服务终端、转账电话……曾经受制于落后的资金清算系统,而无法在乡村布放的这些机具,如今,随着小微农合金融机构在农信银支持下的发展壮大,小微金融机构反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实力增强了,这些被喻为“神经末梢”的转账电话、自助服务终端,也以燎原之势在乡村迅速蔓延开来。
在荣成,农商行正在布设的“神经末梢”,开始悄然改变着乡村村民的金融生活,也给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深刻变化。
赵熙伦感觉“农商行越来越方便”是在2008年,而生意上的变化则发生于去年农商行在厂里布放转账电话之后。
这个由农商行一手扶持起来的小微企业业主,在农商行从前只有4处网点开通了大小额支付系统,45%的企业结算业务要通过同城交换、走商业银行结算渠道,手续繁琐,资金到账速度慢的艰难日子里,常常不得不让跨省客户先把货款打到自己的农行账户上,再从农行转账到农商行。“农行一下班,傍晚来的客户只能是装完货后,车先走,人留下,等着第二天付款。这样做,麻烦不算,还容易得罪客户,生意自然很受影响。”转账电话布放后,赵熙伦不仅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天天跑银行、排大队,而且一天24小时都可以转账,客户什么时候来都行,只要客户卡上有钱,想买多少货也都可以。“现在客户一年通过转账电话划转给我的货款,就有几千万元。我还开通了农商行的网银,专门用于向外转款。”
转账电话给赵熙伦的生意带来了深刻变化。赵熙伦做的是水产生意,生意大小跟冷库容量密切相关。有了转账电话,不仅客户愿意跟赵熙伦做生意,而且结算速度推动了销售速度,冷库里的货出得快了,库容腾出来了,补货速度也加快了,生意由此越做越大。“我原来只有一个2000吨的冷冻厂、两对4条240马力的小渔船,现在冷冻厂的冷冻能力已提升到了2500吨,船也扩大为5对450马力的大中型渔船。”
布放转账电话,是荣成农商行基于农信银清算系统而做的一次业务拓展。荣成市是渔业大市,从事水产品加工及附属产业的小微企业非常多,并已形成了以涉海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对这些企业中收款量比较大的水产、冷藏公司,荣成农商行已开始逐一布放转账电话。“2011年,我们布放了100台转账电话,今年准备再布放500台,争取让更多小微企业从农商行联网农信银系统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乡村村民:金融自助终端改变生活
一部转账电话改变了赵熙伦的生意,一个金融自助终端则在改变北沙岛村像王雪梅这样的村民的生活。
北沙岛村400多户农民,以往存取款都得去十多里地之外的上庄镇。自从2009年农商行在村里布放了金融服务终端后,日子就变了样。
跟一个小型银行网点的格局差不多的金融自助服务中心,有一个窗口,一个自助服务终端,一个由村里选派过来帮助年老村民代为操作、农商行每笔给予其两毛钱补贴的值守人员。2月16日,王雪梅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来到自助服务中心,她不懂自助终端如何操作,但值守人员根据她的需求,很快帮她取出了60元钱。
这一天,北沙岛村的这个自助服务终端,总共办理了13笔业务。金额最大的一笔为2810元,最小的是王雪梅的60元,大多数为种粮补贴和新农保。
“自助服务中心解决了村民的小额取现需求。”农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所有自助服务中心的布设,均采取由村里出土地、房屋,农商行投入五六万元购置设备的模式。我们从去年开始在乡村布设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已经布设了104个,今年还将在400多个村新设400多个自助服务中心。”
一个自助终端,农商行需要投入五六万元,400多个新增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需要农商行投入2000多万元,农商行缘何不布放成本更低的转账电话,而对布设自助终端情有独钟?农商行的答案是,自助服务中心建设从一开始就参照了小型银行网点标准,“这么做,主要考虑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做小生意的人不断增加,业务需求不断增多。我们打算随着村里经济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不断增多,随时准备在自助服务终端现有可以办理现金、转账、缴费、挂失、存折补登、密码修改、查询等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小额贷款的发放业务,通过'神经末梢'这种另类'网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完备的金融服务。”
“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首先必须支持网点优势非常明显的小微合作金融机构。小微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好了,小微企业和'三农'自然会从中受益。”农信银有关负责人表示,在8万多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联网农信银系统后,现在全国各地的农合金融机构,正在通过布放转账电话等方式,将农信银系统向8万多个网点外延伸。下一步,农信银还将从服务“三农”的全局出发,帮助那些设立在偏远地区、股东单位是其他银行的小微金融机构,比如村镇银行,解决支付结算系统问题,将农信银系统延伸到农信系统之外,彻底改善新生农村小微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状况。“农信银的二代支付系统已经考虑向村镇银行延伸,目前正在摸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