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产业乱象频出 违法风险成本较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9: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前,有媒体报道,去年9月29日在香港上市的碧生源公司,在上市前的3年内因广告误导、不实成分,或不当使用肖像名称,及广告未能及时获得批文等原因已被政府有关部门公开警告23次。同时,因广告违规问题,北京工商部门曾对碧生源多次开出罚单。
一石击起千层浪。保健食品违法发布广告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笔者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11年发布的4期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汇总统计,201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发布违法广告公告等方式,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4076次,共撤销和收回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34个。
从公布的情况看,保健食品违法广告主要包括未经审批擅自发布、篡改审批内容进行违法宣传、夸大功效、利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名义或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等,这些广告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有的不仅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伤害。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药品和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管和整治力度一直在加强,可为什么这些违法广告还是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呢?有关人士认为,相对于巨大商业利益的诱惑,目前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力度仍然偏轻,这使得违法广告发布者的获利空间极大,而风险成本较小。如碧生源如此频繁违规对其销售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仅在2007年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被北京工商部门罚款1万元,2007年因误导成分夸大功效被罚款7.3万元。这对碧生源的高额利润来说是九牛一毛。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体系也为违法广告的出现埋下隐患。目前,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监督处罚权属工商部门,尽管两部门多次表示将加强沟通、及时移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衔接和配合问题。同时,在对违法发布广告的媒体加大处罚力度的问题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配合也亟待加强。
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屡禁不止,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症。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中国保健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虽然在整个食品产业5万多亿元产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额不大,但近几年一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但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乱象,说明这还是一个相当不成熟、不规范的产业。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诸多保健食品企业不在技术创新、品牌形象上下功夫,而是急功近利,饮鸩止渴,大量发布违法广告,夸大宣传,造成保健品市场信任危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如果说此前我国保健品产业是在“发展中规范”,那么,要继续做大做强保健品产业,必须“以规范促发展”。按照近几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30%复合增长率,加上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预计我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市场,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巨大的发展空间,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向保健品产业招手。我国保健食品产业要抓住机遇,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痛下决心,从“规范”做起,筑牢产业发展的根基。(杨国民)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