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市场腾挪空间很有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1:4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毅聪
据报道,未来场外交易市场不仅包括现有的中关村“新三板”,还将涵盖地方券商及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OTC(柜台交易)平台。后者与目前天津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交中心等地的做法不同,强调由证监会统一监管,由券商提供代办服务。
跟“新三板扩容”不同,新思路实质上是向地方政府妥协。目前各地建有一些地方性的股份报价转让平台,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它们的名称各不相同,有股权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等。新三板曾经设想从中关村扩大到全国范围。可是,扩容需要有各地政府的支持,不能妨碍到它们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愿景、目标。不少城市都希望拥有自己的OTC市场,比如天津、上海、重庆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搞一个没有实质性落地的全国性新三板阻力重重。
在中国,若想搞好场外交易市场,离不开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因为不修订《公司法》、《证券法》,新三板或其它OTC均无法在制度上获得重大突破,即:不能突破200人的股东数量限制、很难吸引自然人投资、不能IPO、不能公开增发股票、不能竞价交易、不能直通车或以绿色通道转板上市、发起人自股份公司成立一年之内不能转让股份等。这导致新三板对企业、投资者的吸引力相当有限。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很难进行炒作性交易,很难吸引普通散户进场哄抬股价,很难吸引到Pre-IPO资金投资。如果没有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百万元级的挂牌财政补贴,新三板很难在6年时间里发展到100家挂牌公司的规模。目前新三板的股份转让不活跃,多数公司股份成交少。
券商与地方政府合作搭建区域性OTC平台,有望获得政府补贴以吸引企业挂牌交易。目前各地补贴标准通常在每家企业30万到120万元之间,大致可以覆盖企业股份改制中发生的会计、律师、财务顾问、登记托管等相关费用。如果没有补贴,由于挂牌OTC平台不能立即发行股票融资,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企业挂牌前需要进行整改以规范运作,会增加一些税务、评估、权属登记、社保等方面的支出。由资本雄厚的券商充当做市商,也有助于提高OTC市场流动性。
新思路中的区域性OTC平台仍然未能获得制度层面的突破,仍然只是依赖于地方、体现地方政绩的“跛脚鸭”。它不易获得持续活跃的股份报价交易,不易实现定向增资,不易让原股东卖股退出,很难快速对接上创业板或主板。新思路虽然可能引入券商做市商制度,但仍不能有彻底改观,只相当于不能转板的台湾兴柜市场。后者可以快捷转板台交所或上柜公司市场。台湾上柜公司市场也可以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其中的关键在于,大陆没有实行股票IPO注册制。
展望未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企业挂牌各地OTC市场可能会比较踊跃,挂牌数量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但只是表面风光,不会有多少实质性好处。质地较好的中小微企业,不需要挂牌OTC市场,也能获得银行、PE、VC的青睐,照样可以定向增资、转让股份、IPO上市。质地一般的企业,挂牌后乏人问津,有如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