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加大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强化债券融资“输血”功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7:28 来源: 金融时报

  高国华

  记者高国华2011年下半年,温州等地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负责人“跑路”现象,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新年以来,国务院及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除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外,金融方面的扶持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适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完善财税、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积极性。加强适合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在国务院和银监会以及各地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纷纷出台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也已成为银行2012年贷款的重中之重,不少银行已经专门将中小企业贷款单列。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表示,2012年广发行计划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不低于300亿元,计划在广东省内新增的投放比例将超过50%。与此同时,广发银行今年还计划申请发行约300亿元小微企业金融债,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已经申请提出发行计划,累计规模达1300亿元。

  专家普遍认为,2012年,在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较以往更加凸显,市场萎缩、资金紧张,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因此,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能只靠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一条道”,还要加大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创新举措来为小微企业“输血”。

  目前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门槛和各种限制条件,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今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要显著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出高收益企业债、市政债、机构债等债券新品种。近日有消息显示,证监会组织市场机构研究拟推出高收益债券。相关资料和透露的信息显示,拟推出的高收益债主要针对非上市公司特别是急需融资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业内看来,尽管市场对高收益债券较高的风险以及推出的时机仍存争议,但不可否认,允许中小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将使得投资者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得高收益,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切实可行的办法。据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仅有800家大型公司能通过债券融资,高收益债券的出现使得上万家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进入主流市场,大大缓解了美国中小企业当年融资难的问题。

  事实上,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各方也已经在进行着各种积极有益的尝试。2011年11月,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整体规则框架下,在央行的主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推出了中小企业区域集优融资模式,随后,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广东佛山、山东潍坊、江苏常州三地)成功发行,25家中小企业募集资金13.89亿元。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消息显示,在常州市首批中小企业区域集优项目成功发行后,江苏还有一批优质中小企业作为项目储备已经纳入了中小企业区域集优试点范围,后续项目正在运行中。这表明,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当前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已经成熟,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区或者其他条件成熟的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推广,增加试点规模。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骆玉鼎曾就此评论说,中小企业区域集优模式的推出,意味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迈出坚实一步。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是防范经济运行风险实实在在的体现;另一方面,区域集优模式在设计初期,就尤其注重做好风险缓释和分担工作,通过建立直接债务融资风险缓释基金和组织地方信用增进机构提供各类反担保措施等,有效缓释了到期偿付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交易商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协会将加强与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完善有关业务规范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宣传和引导,稳妥推进区域集优融资模式,确保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

  有专家表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以中小企业区域集优为例,虽然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实现了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融资,但在整个融资模式中,地方政府还是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尽管在当前“区域集优”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起步阶段,政府这种关键性和主导性的介入将是一种支持和推动力量,但是,以后随着这一模式的发展和成熟,仍然需要市场成为其主导力量,依靠市场来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充分、有效配置,这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自身要积极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修炼内功,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规范经营,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和扩大直接融资找准切入点;金融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在工作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