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欧领导人会晤:确立未来中欧合作基调更紧密经贸关系或可期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7:30 来源: 金融时报莫莉
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了积极成果,确立了未来中欧合作的基调;欧洲作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承诺,中国也再度传递出支持并愿意帮助欧洲的明确信号。专家预计,在中欧投资加速以及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态度缓和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欧未来的经贸关系将更趋紧密。
记者莫莉2月的北京,因为中欧领导人新年以来的首次高层会晤而备受关注。在2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后,双方领导人会见了记者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而在2月15日由欧盟驻华代表团主办的欧元展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与范龙佩、巴罗佐等欧盟官员也分别发表了讲话。2月15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姚铃表示,从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各方的表态和最后文件来看,各方在肯定中欧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也确立了未来中欧合作的基调;欧洲在作出解决债务危机承诺的同时,中国也再度传递出支持并愿意帮助欧洲的明确信号。她预计,在中欧投资加速以及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态度缓和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欧未来的经贸关系将更趋紧密。
多层面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领导人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各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认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和提升。”2月14日晚间发布的《联合新闻公报》表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双方决心将中欧合作打造成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为推动21世纪成为和平、合作、发展的世纪作出新的贡献。
“联合公报使用了‘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的措辞,作为双方未来合作的目标,可以说这个定位还是很高的。”姚铃说,这也确立了21世纪未来十年中欧合作的基调,在这个基调的统领下,中国将通过各个层面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中欧联合公报的31条内容,不仅积极评价中欧合作已经取得的成果,更是将中欧贸易和技术能源等方面合作、中欧投资协定、充分利用中国“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契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气候变化、文化合作以及叙利亚等诸多议题涵盖其中,可谓是亮点颇多。
中方传递支持欧洲明确信号
本次会晤是在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因此,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援助深陷困境的欧洲成为各界聚焦的重点之一。在稍早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对中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的具体方式,以及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欧洲稳定机制等渠道,更多参与解决欧债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而在2月14日范龙佩向中国介绍欧元区近来的进展和努力,并作出欧盟领导人力争解决债务危机的承诺后,温家宝总理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再度表示,中方对欧元和欧洲经济抱有信心,“中国已经做好加大参与解决欧债力度的准备”。而2月15日周小川在欧元展的开幕式中也表示,中国愿意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等机制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的力度,希望欧元区和欧盟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产品。
“在本次会晤中,中国领导人再度传递出支持欧洲的明确信号。”姚铃说,事实上,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支持和救援欧洲战胜债务危机方面一直在努力,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扩大对欧盟进口、企业加大对欧洲投资等诸多方面。她认为,未来中国在救援欧债的力度和举措,仍将与欧洲自救的进展以及中国资金走出去的大趋势等要素密切相关。
启动投资协定谈判提上议程
随着中欧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增进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成为拓展双边经贸关系的题中之义。“双方欢迎中欧企业有意加强贸易和双边投资。”联合公报表示,双方领导人同意,一项内容丰富的中欧投资协定将促进和便利相互投资。该协定谈判将包括双方关注的所有事项,不预判最终结果。双方同意尽早启动谈判进程。
“经贸关系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姚铃表示,目前中欧双边贸易已达到5600亿美元的较大规模。随着中欧双边贸易合作达到较高层次,双方领导人也通过本次会晤表达出希望通过扩大投资的方式,进一步加深经贸领域的合作。一方面,欧洲因为债务危机导致诸多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和中国企业实力的提升,中国外储和中国企业也的确有走出去的需求和愿望。如果两者的需求能得到有效结合,无疑将给双方带来互惠共赢的结果。
然而,尽管近年来中欧投资额不断扩大,中欧之间一直缺乏一个有效的投资协议。另有专家表示,虽然欧洲整体对中国资金报以欢迎的姿态,但一些欧洲政客却仍旧持有怀疑甚至是恐惧的心态,担心中国会借着欧债危机“买断欧洲”。“本次会晤明确表示要启动中欧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这对于促进中欧投资将是一大利好。”姚铃认为,如果能从双边协议的法律层面给予保障,将消除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诸多壁垒和瓶颈。至于欧洲少数政客对中国投资欧洲的“怀疑论”,姚铃表示这种观点尚未形成主流,目前欧洲对中国资金的欢迎程度远大于怀疑。另外,客观地说,中国目前也远未到可以买断欧洲核心技术或资源的实力。不过,对于部分欧美专家对中国国有企业作为投资者身份存在担忧的问题,她认为,未来各方可能会从国际层面来制定框架或者协议,来化解西方的疑虑。总体看,她认为,未来中欧投资合作或将加速。
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态度缓和
在中欧经贸合作道路中,欧盟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这始终是遏制中欧深入合作的障碍和瓶颈之一。根据《联合新闻公报》第十条,双方领导人强调迅速全面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欧中第一次在领导人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中提到这一问题,“这表明双方拥有高度的政治意愿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以往欧盟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态度搪塞相比,当前欧盟的态度有所缓和。”姚铃说,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首次出现在中欧正式的文件中,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在2009年12月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之后,欧盟作为一个法律实体在国际上正式出现,这意味着欧盟有权利代表各成员国与中国展开谈判。在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中国无需再与其盟内的单个国家逐一谈判。第二,按照中国签署的加入世贸组织协定,无论欧盟解决与否,中国将在2016年自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出于最后时段的紧迫性,欧盟在这方面态度也有所缓和。第三,随着中欧经贸合作的深化,双方现在站在了更平等的地位上;加之中国在欧债危机问题上对欧洲的支持和帮助,欧盟此举多少有些投桃报李以及示好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