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福元:“做透”县级零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3:3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赵向阳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县级零售企业能做多大?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下称全福元)的答案是40亿元。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全福元,前身是创建于1981年的寿光百货大楼,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成为涵盖超市、百货、家电、物流、农资、商业地产等多个业态的商业集团。2011年,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的销售额为40.92亿元,这在全国县级零售企业中实不多见。

  乡镇店截留农村消费者

  在乡镇市场,消费者需要门店经营的商品要齐全,各业态要达到对乡镇市场的全覆盖,却不需要强调过分的市场细分。

  7点30分,北方寒冷的冬季将不少居民留在温暖的被窝中,而全福元位于寿光东北角的侯镇店却早早地迎来了第一波客流。惯于早起的寿光农民从各处赶来,到这里采购早餐的食材。面条、大饼、熟食以及一些炒菜成为最为抢手的商品。

  全福元侯镇店离寿光县城30公里,在全福元的业态序列中,像侯镇这样的门店属于乡镇直营店,目的是满足农村消费者日常消费需求。据全福元常务副总刘志涛介绍,侯镇店成立于2005年。这座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门店分为两层,一层经营各类生鲜、食品、日用杂品、家电、手机、珠宝等商品;二层经营服装、鞋帽、针织等商品。“农村人习惯早起,我们的乡镇店一般七八点钟就开业了,夏天开业还要更早一些,有的门店6点就开业了。”刘志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侯镇店在开业当年就创下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销售的主要品类中,生鲜商品约占30%、百货约占10%、酒水约占30%~40%、手机约占10%,其余为民生商品。“由于农村消费者更偏向民生商品,乡镇店的利润率要略低于市区的门店”。该店负责人介绍。

  对于经营乡镇直营店,全福元的经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侯镇店为例,30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涵盖了珠宝、首饰、数码、通讯,从日用百货到家用电器等全系列商品。“三四线市场与一线市场的差异就在这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消费细分化到达了极致,甚至有专营男性或者女性百货的门店。而在乡镇市场,消费者需要门店经营的商品首先要齐全,却不需要强调过分的市场细分。”常年在三四线市场经营的安庆新百集团常务副总裁尤军如是认为。

  目前,全福元拥有像侯镇店这样的60多个直营店分布在寿光14个乡镇和街道。“我们做到了寿光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自己的大型直营店,达到了对乡镇市场的全覆盖。像侯镇这样的中心乡镇,我们至少拥有两家门店。”刘志涛告诉记者,这60多家乡镇店为全福元每年创造5亿元的销售额。

  对全福元而言,乡镇直营店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销售额,还起到战略布局的作用。“未来的消费潜力在于三四线市场,趁早进入并站稳乡镇市场、抢占先机,巩固住大本营市场,后来者就很难再进入。”刘志涛表示。

  多业态“做透”区域市场

  全福元业态多元化和门店差异化经营背后,是其灵活的管理体系。

  作为我国主要的蔬菜基地和原盐产地,寿光曾连续多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较高的居民收入为当地零售商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不过,在善于把握消费者购物心理的零售商看来,收入不均衡是寿光消费市场的一大特点,也是考验零售商门店经营水平的一大难题。

  “寿光中部和南部绝大多数为菜农,收入较高。此外,盐场工人和靠海的渔民收入也相对较高。即便是在寿光市区,新城区和老城区的消费水平也大不一样,”全福元商业流通部负责人认为,“当地居民的从业结构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和偏好。”

  在这样一个收入水平不均衡的区域市场,多业态发展和差异化经营是零售商的不二选择。在多业态经营方面,全福元利用不同业态的定位差异和自身特点,形成对区域市场的立体化布局。在寿光市区,全福元拥有精品百货店、大众百货店、家电卖场、家居卖场、超级大卖场以及社区店,而在寿光下属的各个乡镇,全福元又开设乡镇直营店,对当地市场进行覆盖,每个乡镇下属的行政村,全福元又以加盟形式发展便利店。目前,全福元拥有100多家村级便利店,计划2013年将村级便利店发展到300家的规模。这样,全福元形成了多业态组合,更加全面地覆盖当地市场。

  在县级市场,由于地域小、人口少,再加上外来竞争者,业态之间“短兵相接”在所难免。在寿光零售市场,苏宁、国美、潍坊百货、银座商城等外来的巨头纷纷进入,使得这块市场“拥挤不堪”。比如,在寿光一条不到20米宽的步行街两侧就有全福元一家1.4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全福元世纪广场店)和潍坊百货旗下1万平方米的佳乐家超市。而紧挨着佳乐家超市的则是全福元精品百货店——全福元百货。

  为了开展差异化经营,全福元对每个门店进行了清晰的定位。世纪广场是大卖场业态,实施“平价”策略,服装类百货商品是一大亮点,主要以中低档为主,“便宜”是主打;全福元百货打造“精品名店”,充分发挥品牌辐射优势,引领中高端消费潮流;家电城突出专业家电卖场优势,做到区域市场的绝对领先;全福元家居紧扣环保主题,打造家居消费旗舰典范;购物中心兼顾高中低消费人群,全面满足消费需求,采用“百货+超市”的业态。

  全福元业态多元化和门店差异化经营背后,是其灵活的管理体系。在门店的经营方面,全福元借鉴了大润发的做法,在中央集权采购的同时给店长充分授权。“除了没有采购权之外,店长对商品的陈列,门店的商品品类有权进行调整。这不同于以往沃尔玛的‘中央集权’和家乐福对的店长‘放权’。”刘志涛告诉记者,灵活性保障了门店在集中采购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个性与差异化。在管理上,全福元效仿大润发每周召开由经营团队和采购团队共同参加的“营采会议”,这是店长充分发挥自己“权力”的机会,通过与采购部门的讨论和建议,为自己的门店引进更适合当地市场的商品。

  记者观察

  县级零售商的机会和压力

  渠道下沉时代,三四线城市的零售商迎来了好时光。几乎每个县级城市都有像全福元这样的零售商,它们或由当地国有商业改制而来,或靠民营的流通企业发家。其共同点是,在当地及周边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这些县级零售商如同游击队一样,在一二线市场“正规军”们相互拼杀时,它们偏安一隅,发展势力。赤脚起家的县级零售商们几乎是“逮谁学谁”,从家乐福到沃尔玛再到大润发。它们开出的一个个不断升级的门店如同我国零售业的博物馆,保留了不同时期中国零售门店的痕迹。

  毫无疑问,这些县级零售商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首先,熟悉当地市场,拥有当地的供货商资源;其次,多年的耕耘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深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最后,拥有较好的政府关系,在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具有优势。

  不过,随着大型零售商向三四线城市市场进军,这些县级零售商亦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自身的短板也逐渐暴露。比如,很多有国企转制或者是草根起家,企业老板虽然拥有“赚钱”的天生敏锐度,但缺乏经营企业的战略意识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另外,区域零售商对当地政府的依赖程度非常严重。良好的政府关系看似是优越条件,但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的自如和从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