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药如何走向世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11:15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无论活熊取胆是否保留,归真堂能否顺利IPO,中药协要真想在全世界推广中药包括含熊胆制剂……

  2012年2月1日,从中国证监会传出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的消息。以从活熊身上取胆汁制造中药而闻名的这家企业,以前就曾尝试上市,却因舆论压力过大而作罢,这次重启上市之路再次引发舆论反弹。有意思的是,企业本身相当低调,支持和反对活熊取胆的各方争得不可开交,也没听归真堂出来表白或者澄清什么,倒是某媒体公开的一份中国中药协会的“沟通函”,火上浇油,使争论白热化。

  在这份沟通函中,中药协提出,“长期以来,动物药被西方利益集团及其资助的‘亚洲动物基金会’歪曲炒作,以打压民族中药……我国养熊业如今被打垮,许多急救药将消失,153个含熊胆中成药将不存在,183家制药企业年100多亿元的市场将拱手相让,数万工人将失业。”

  这份文件原本是中药协去年12月末发出的,同归真堂上市没有直接关联,更不是力挺归真堂之作。但在这个当口被公开披露,当然引起相关机构强烈不满和网络上巨大争议。对此,中药协办公室负责人并未否认,只是表示已了解舆论反应,此前并不清楚文件已公开,协会已向主管部门进行请示,云云。

  作为行业协会,中药协承担着保护和推广中药,开拓市场,服务企业等职能,光是“183家制药企业、数万工人、153个含熊胆中成药、每年100多亿元的市场”这些数据,就足够让国人感受中药协保护活熊取胆之志存高远且任重道远。

  然而,无论活熊取胆是否保留,归真堂能否顺利IPO,中药协要真想在全世界推广中药包括含熊胆制剂,用类似“沟通函”里的策略和措辞,显然是不合适的。把活熊取胆这样微观的技术工艺和经营活动所遭遇的舆论压力归因于“利益集团打压”,特别是加上不无意识形态色彩和民族主义情绪的“西方”等宏大字眼,不但可能无谓地把问题复杂化,还可能使活熊取胆所面临的伦理质疑波及更多的中药。

  中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当今世界主流医学本来就存在许多文化隔阂。简单地说,在思维方式上,以西医为代表的现代医学强调的是“眼见为实”的感官验证方式,让看不见的东西看得见,是西医诊断的基本策略,所以才有了从身体解剖到X光透视、B超、CT到MRI(核磁共振成像术)等“看见”人体内部的技术手段的演进。相反,中医素来推崇“看不见”的诊断方法,大量中医概念都不是感官经验的总结,而是顿悟直觉加上积累的结果,至今筋络、穴位、气血这些中医不可或缺的概念都没有对应的感知实体。西医治疗重病不重人,只要同样的病,就用同样的药。中医重人不重病,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一帖药”。因为针对的是具有共性的“病”,所以西药服从因果律,原则上,只要病因确定了,药到就应该病除。中药针对的病人混沌如宇宙,能否确诊已属难题,确诊之后能否对症下药,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根本上中药服从的是“或然率”。212>>

  无论活熊取胆是否保留,归真堂能否顺利IPO,中药协要真想在全世界推广中药包括含熊胆制剂……

  由于现代医学界以西医为主流,中医的思维方式及其派生的诊断方法和药学原理与之大相径庭,长期以来,中药一直面临着为自己正名的压力。著名英国科学家,数十年研究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博士,在别人问到“为什么善于发明技术的中国,却没有诞生自己的科学”时,回答说“那是因为中国的科学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科学的一部分,中医中药要走向西医一统天下的国际市场,难度会有多大。近年来,中国的中药出口阻碍重重,近邻的韩国、日本却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其中除了制备工艺先进之外,是否同他们在中药推广上采取的文化策略有关?想想在当今欧美世界,人们对禅宗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日本学者如铃木大拙的努力,韩国甚至有人欲将中药改称为“韩药”,还不足以发人反省吗?

  把这样的思路套用到活熊取胆的存废问题上,即使中国的病人和从业者还离不开熊胆,需要保留相关产品、技术和产业,那也不能简单采取这种功利主义的“需求导向”策略,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无论对服务还是商品,人们都越来越看重其中的文化含量,所有国际性奢侈品牌都是文化含量超过技术含量的,绝无例外。所以,中药协要保留活熊取胆至少也应该从文化层面着眼,在技术层面着手,真真实实地将活熊取胆工艺“熊性化”,并向世界开放月熊养殖和取胆流程,来消除不同文化的人对活熊取胆的反感乃至憎恶,如果做不到,就干脆“解放月熊”,而不是口称技术改进,却不敢公开透明,还在公众疑虑难消的情况下,挑动意识形态对立,煽动民族情绪。如此短视的策略,不是缩短中药同世界主流医学的距离,而是加深世界对中药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接受。真的到了这一步,中药协推广中药、保存国粹的初始动机,不会最终导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结果?到那时,熊胆制剂会被千夫所指,中药本身会形象大坏,中药协也会被批评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理念要超前些,说话要厚道些,行事要实在些,做人要聪明些,才不会花了心思还事与愿违。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