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故宫善治须遵守文化逻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11:23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经历去年“十重门”的故宫,文化颜色在无数人心中消褪太多,变得越发混沌与昏暗。

  经历去年“十重门”的故宫,文化颜色在无数人心中消褪太多,变得越发混沌与昏暗。最近,故宫“新掌门”单霁翔首次亮相,开门见山就称,“对故宫曾受损的公信力,只有用加倍努力来弥补”,并列出重铸故宫形象的八个“突破点”。其中,安防措施改造、办公机构外迁、及时公布信息尤其引人瞩目。

  告别皇权象征的故宫,作为一个文化领地,从本质上讲,属于每个人。不同人心中的故宫,是不一样的,或神秘,或崇高,或神圣。正如单霁翔所说,故宫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学不完的知识与学问。这就意味,要让更多人真正体悟到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故宫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惠泽更多公众,就必须增强故宫管理的透明性与公开性,最大程度实现故宫的开放性与公益性。

  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角色,说到底,就是一个文化官员。此前故宫频繁遭遇公众诟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故宫把文化这把最重要的钥匙丢了。去年,故宫一面写着错别字的锦旗在风中猎猎飘扬,上面“捍卫”的“捍”字被写成了“撼”,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没文化”的最大隐喻。失去了文化支撑,故宫演绎出让人感觉内心“撼动”的重重丑剧,自然不足为奇。故宫“新掌门”单霁翔曾担任过国家文物局局长,现在公众对他最大期待的落点,自然也就在文化。

  文化价值实现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开放。不论是哪一种文化领地,如果只是尘封起来,文明光泽最终也会被厚厚的积尘湮没。有太多束之高阁的古籍经文,因为漫久的虚置,在打开时发现已化为一堆粉末,随即消散于空气之中。故宫这本百科全书,同样也是要拿出来让公众阅读的。

  令人欣慰的是,单霁翔在首次公开亮相时,就鲜明而响亮地提出“防火防盗不防记者”,并且表示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不会让建福宫成为人们担心的“顶级富豪私人会所”,未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的面积还将扩到全部面积的76%,这些开放姿态,无疑会让公众拥有美好期待,那就是让故宫成为每个人的故宫。212>>

  经历去年“十重门”的故宫,文化颜色在无数人心中消褪太多,变得越发混沌与昏暗。

  开放的文化理念,是故宫“新掌门”摆在公众面前一份文化答卷。接下来的问题,无疑就是故宫能否真正通过管理来有效践行这样的文化理念,故宫能否在各种利益博弈中真正恪守自己的文化独立,这才是关键。不必讳言,过去故宫之所以陷入“十重门”这样的泥潭,失去起码的公信力,最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权力与利益这两双手深度搅动。对于今天故宫管理者,如何真正从依附于相关人事制度体系下的权力身份,真正实现向公共文化管理者转身,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命题。而故宫如何从层层包裹的商业利益链条中抽身而出,最大程度来发挥其应该承担的文化传播功能,又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从目前情形来看,故宫也正在这两个向度上进行突破。比如,单霁翔在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一直很低调,也一再强调面对故宫的文化价值,要有足够敬畏,来不得半点浮躁。在重视文化性的同时,也在商业性做出取舍,比如,表示午门外至端门间将不再设任何展览和商业点,端门地区的使用必须坚持公益性。这一切,都是重视故宫文化公益性,增强公众参与性的表现。故宫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文化与文明的聚集地,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场域,要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活水,就势必要求在文化上更加开放一些,在利益上应该做出一些舍弃。

  “把文化事业给文化人来做”,冯骥才曾这样吁请过。接下来,故宫的文化管理要实现真正善治,也就必须基于文化开放的视角,来实现一次管理体制改革。从不同层级管理者的权力身份界定,到管理场所的商业定位,都需要按照文化的逻辑,进行更加清晰的梳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很多文化旅游景点问题频发,其中最大原因,也就是权力与资本露出过于贪婪的目光,伸出无限掠夺的双手。比如,最近少林景区面临的“摘牌”危机,背后就显现没有文化的管理,是多么可怕。这其实也是国内文化景点越发令人失望的最重要原因。对于故宫来说,要真正建立起完善、系统、透明、公开的监管模式,关键也就在于不让权力与利益突破文化应有的边界,不能只是按照商业规则在过度逐利中失去理性。

  也只有这样,故宫才能真正找回那把曾经丢掉的文化钥匙,真正弥补曾经受损的公信力,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传递文明与价值的重要领地。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