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类业务受限 信托业急需新增长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2:10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薛亮
从2006年的3500亿元资产规模到2010年底的3.5万亿元规模,我国信托业只用了4年时间,这已经是我国金融业前所未见的发展速度。2011年,“信托速度”又上了新台阶。据信托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已超过4.8万亿元。进入2012年,信托业还能维持令人瞩目的高增速吗?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认为今年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信托业和信托公司应该谨慎经营。“现在行业内很多人都觉得今年信托恐怕难以延续去年的增长速度,未来做什么大家还都没有看清楚。”某信托公司北京区负责人此前曾有这样的感慨。
受限业务剑指融资类
“越来越多的业务受到限制,房地产信托今年的形势很不乐观,艺术品、红酒看起来‘水就很深’,现在就看谁能发现‘新业务’了。”上述负责人表示,“其实,各公司都明白监管的意思,但是主动管理实现理财转型,确实是个长期的事情。”
事实上,所谓受到更多限制的业务,融资类业务首当其冲。去年12月信托业峰会在深圳召开,据记者了解到的会议信息,银监会今年将继续对房地产信托实行事前报备制度,并将严格执行“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的规定。分析人士认为,在大多数信托公司该指标严重超标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今年银信合作业务“天花板”已被设定。
数据显示,近年来融资类信托一直是信托资产的主要运用方式,但去年开始业务规模开始出现明显下降。2010年,融资类信托占全部信托资产的61%,到2011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54%,到去年末这一比例已经下降为51.44%。同期,投资类产品占比出现明显上升,2011年第三季度的投资类信托资产占比已升至33.7%,到去年末,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为35.8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数据的变化说明《净资本管理办法》对于信托资金的运用方式已经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而这一影响在今年或将带来更大的变化。
西南财经大学理财与信托研究所副所长李勇认为,2012年信托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净资产人士理财投资需求、企业发展融资需求和金融市场灵活交易等三大因素,2012年依然存在并将促进信托业整体规模继续增加;另一方面,房地产的调控、银信合作监管趋严和信托业自身结构调整等因素,将会抑制行业增速。
银信合作或将更难
除政策导向明显剑指融资类产品外,更多业内人士担忧的是与银行合作“关系”今年或将使信托公司今年更加艰难。越来越严的监管政策将使得信托公司与银行合作的门槛提高,融资类业务占比将进一步下降;同时,今年高于以往的风险问题,也促使银行对信托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业界普遍高度关注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的时候,媒体近期爆出某银行负责募集工作的国投信托某款信托计划被认为是“三无信托”的事件。截至发稿日,“三无信托”的事件并无定论,但据媒体报道,已经有银行就此事表态,将更加慎重地对待与信托公司的合作。
“提高对信托的风险关注度是肯定的,毕竟作为银行,即使是私人银行,我们对风险的重视程度都理应更高,更何况,银行更加需要考虑自身的声誉风险。”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由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现实,私人银行普遍创新乏力。再加上,近期信托理财计划收益水平几乎“一枝独秀”,于是信托理财计划成为私人银行的重要产品线。“说实话,现在谈个性化资产配置还为时尚早,同样的信托计划,私人银行给的收益甚至更低,但客户仍然选择我们,就是看重我们的品牌和背后的银行实力。”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负责人较早前回答记者关于私人银行要怎样与崛起的信托、私募等竞争客户资源时,曾有过这样的回答。
从法律角度讲,代销信托计划的银行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但是,对于客户来说,毕竟是银行负责将产品推介给客户的,因此,银行的“能力”即声誉也将受到一定损失。
在目前与银行的合作中,正在发生对信托公司另一重要变化是,银行代销信托产品的所谓“渠道费用”已经处在提高过程中。
“即使没有‘三无信托’这件事,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渠道费用的明显提高。现在市场上正常情况下,银行代销的渠道费用是1.5个点左右,但是费用到2个点的也不能说少了。”西南某信托公司北京地区销售主管向记者透露。
转型关键是主动管理
信托对银行的依赖一直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顽疾”,而信托业的根本出路,也早已经为监管和行业认同,即向主动管理转型,向资产管理转型。
信托业之所以在去年实现增速上台阶,是因为在宏观调控偏紧的大背景下,银根收紧,银行贷款受到制约,而信托正好充分发挥融资渠道的功能,从而带来了融资性业务的高增长。换句话说,这样的增速是不可持续的。进入今年,在融资类业务监管更加趋严的环境下,信托公司要向何处去?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史表明,信托业产生的根源和生存的价值,就在于其是我国金融机构中最早具有市场化意识、最多具有市场化观念、最紧密与市场化运作对接的一类金融机构。信托业“一法两规”出台实施后,由于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的市场准入暂时采取了总量控制,因此使得部分信托公司产生了靠牌照吃饭的想法,开展了不少被动管理业务。2012年,信托业应大力开展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全面与市场对接、与国际接轨,使信托公司成为名副其实在市场中求生存的“野骆驼”。
邢成认为,今年信托公司在发展中需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严格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信托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针对之前存续的“平台型”银信合作业务,要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迅速予以清理和规范,将其转回表内,并在合规前提下,创新开展“私人银行+个人信托”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为现有条件下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双赢探索一条新路。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速房地产信托业务转型。信托公司应抓住市场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保障性住房投融资领域一展身手。特别需要与全国社保基金等大型投资机构实现战略合作,把民间闲置资金引导到保障性住房等国家鼓励发展的民生领域,从而实现政府、企业、投资多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