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首月宏观数据观象:增长性数据趋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8:10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首月宏观数据受元旦春节因素干扰较大,实体经济是否趋冷目前仍无共识,2月数据出炉后叠加1月数据或可廓清迷雾

  记者 刘琳

  元旦以来的市场乐观情绪,在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有些消散。

  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反弹,从2012年12月的4.1%上升到4.5%,同时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速收缩,降至0.7%。

  此外,包括进出口总额、用电量增速、新增信贷以及货币存量在内的一系列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指标,在1月份显露并不那么乐观的态势,其中,用电量和M1(狭义货币)同比增幅备受瞩目,前者预计降幅为7.5%,后者同比增幅为3.1%,均为不多见的低值。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业界对于这些数据波动的看法,尚难达成统一共识,主要分歧集中于1月份各指标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元旦、春节因素影响。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节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需求、企业投资与生产的活跃程度,但部分数据的收缩,超出可解释的正常范畴。

  CPI与PPI波动

  节日因素是1月物价明显反弹的主因,由于元旦、春节都在1月,各项宏观数据受到较大干扰。采访中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在2月以后难以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虽然1月的物价涨幅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但升幅尚在合理波动区间。

  “从细分数据来看,1月份的波动主要受到食品价格因素的刺激,10.5%的同比增幅与4.2%的环比增幅说明季节性波动明显。其他因素价格例如旅游、衣服酒水价格上涨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较为有限。”刘元春说。

  按历史规律,春节后CPI会呈回落态势。兴业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对记者表示,2006年、2009年的春节均出现在1月份,这两年的2月蔬菜价格均出现明显回落,环比下降幅度达到5%左右。加上肉蛋奶价格也将逐渐有所回落的影响,今年2月份食品价格的环比上升幅普及度可能会收缩到0.5%左右。

  非食品价格在2月份的下降态势也将较为明显,从2006年与2009年的规律来看,春节因素结束后非食品价格均出现了环比负增长,由于没有特别的消费刺激因素,因此这一规律在今年2月份将有可能继续发挥作用。

  银河证券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未来CPI走势将受翘尾因素与新增因素两方面影响,但翘尾因素影响较小,物价升幅将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增长势头、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趋势以及美伊关系等诸多新增因素。左小蕾预计,一季度的CPI同比增幅将维持在4%,第二季度降至3%到4%之间。

  记者采访发现,相对于CPI有所反弹,PPI的超预期滑落更受关注,2012年1月已是连续第4个月环比负增长。

  “1月份PPI同比增幅的下降,受到去年同期基数效应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生产需求在1月份放缓的态势正在持续。目前,这一态势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还需观察2月份的变化。”鲁政委表示。

  他预计,未来数月PPI很可能将保持继续回落的趋势,并伴随着基数效应的影响,在第二季度触底反弹。

  增长性数据趋冷

  PPI同比增幅下降引发实体经济放缓的担忧之外,进出口、用电量及新增信贷等数据,在1月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行态势,而这些数据纷纷指向市场需求层面的景气程度,与经济增长的联系颇为密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全国进口总额同比下降15.3%,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5%。

  央行数据显示,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减少,1月新增信贷为7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2882亿元。M2(广义货币)同比增幅下滑到12.4%,月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而M1(狭义货币)则降至3.1%,月环比降幅4.8个百分点。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1月全国用电量预计同比下降7.5%,即使剔除春节因素而综合考量1~2月份的累计用电量,其同比增幅在5%到6%之间。

  上述变化,市场解读也多集中于元旦和春节因素,同时新增信贷等数据受同比基数影响较明显,是在2011年初新增信贷冲高基础上的回归。

  记者采访发现,受“双节”干扰因素影响,目前研究者对1月数据评价分歧较大,对是否实体经济趋冷缺乏共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即使将基数效应、节日原因悉数考虑进去,这一系列增长性指标同时明显收缩,也超出正常解释的范围。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季节性因素的干扰。

  在已发布的1月份数据中,降幅最大的是M1同比增速。2012年1月,M1同比上升3.1%的低速增长,在历史上几乎从未出现过。

  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除2009年之外,最近10年的历年1月份M1同比增幅均超过10%,大部分年份保持在15%以上。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1月份,M1同比增幅也达到6.68%。

  M1由流通中现金与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M1 的变化往往反映了资金流动性的紧松程度;另外,由于企业在具有较强的投资意愿时往往倾向于持币在手、将资金转为活期存款,所以通过M1的走势也可对企业自主投资意向有所洞察。

  “1月份M1增幅的快速下滑,说明市场上流动性已相当紧张。”袁钢明说,“企业投资意愿、经营活力下降的态势也比较明显。”

  以用电量数据为例,在最近十年间,用电量在1、2月份出现同比负增长共有3次,分别是2002年2月份、2005年2月份及2009年1月份,其中2009年1月份最为严重,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4%。

  “2009年1月与目前的情况较为相似,用电量的负增长都是出现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表示。回顾2009年初,正是实体经济严重受挫,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信贷投放即将开闸的时刻。

  2010年底,宏观经济形势同样出现下滑态势,但其程度相对温和,与2008年不可相提并论。未来,用电量数据将呈何种态势,要看市场需求能否有效回升,同时也要考虑地方日益吃紧的节能减排压力影响。接受记者采访专家表示,2月份数据出来后,与1月份数据累计,将更能够体现实体经济的真实变化。

  调控思路有待调整

  由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难下定论,货币政策走势也在谜团之中。货币政策下一步的微调将何时迈出,存在各种猜测,焦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降的预期是否将会调后。

  至去年12月初,央行结束了近两年的货币紧缩周期,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后,诸多机构预期央行将在2011年12月末或2012年初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看来预期落空。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由于1月份CPI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可能会令央行下调存准率的时间再度延后。

  袁钢明认为去年12月部分数据及今年1月的PMI小幅回升,令调控部门对经济下滑的担忧有所降低,降低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意愿;左小蕾认为,应转变对调控政策的关注点,不要总集中于一时一刻的物价波动与经济指标起伏,避免宏调政策总是在稳定增长与控制通胀之间反复纠结。

  “由于中国拥有着年复一年的地方政府投资潮,2012年又迎来了换届年,因此在投资的刺激下,我预期最近几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问题。”左小蕾说,“因此,调控政策应把目光从总量转向结构性调控,目标定位于未来几年的经济转型。”

  袁钢明仍认为2012年经济增长会整体趋缓,在这种情况下,应谨防宏观调控回到既有模式,即财政发力、货币跟随,“货币政策应在结构调整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他认为,由于国有企业与项目拥有隐形的国家财政担保,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应针对中小企业、民间投资加强有差别化的担保政策,减少银行对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后顾之忧。

  “与其考量短期货币政策应如何微调相比,更值得货币当局考量的,是通过扩大政府对民间投资的担保力度,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从而引导资金的流动。”袁钢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