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系统重要性银行首发名单多少合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2:40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于春涛

  酝酿近20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最近显现出步伐加快的迹象。

  作为五年一次的金融业最高规格会议,不久前落幕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另一条引起广泛关注的金融信息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于2011年年末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划分标准的内部征求意见稿,提出通过“规模、关联度、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四个指标衡量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稳定的最后屏障措施之一,它的改革势必影响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决策,两项金融改革措施应该同谋共计。

  首先,有无存款保险,决策系统重要性银行会截然不同。

  系统重要性银行这一监管理念萌生于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推出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有两点主要作用:一是承认理论上所有金融机构中,有一些是“大而不能倒”的,不能轻易破产。这实际上变相承认了政府对这些机构的维稳责任。二是减轻政府有朝一日拯救这些“大而不能倒”机构的财政负担,及早对他们提高资本要求。

  在推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美欧等国,普遍施行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长期处于缺位状态。

  在存款保险制度缺位的状态下,我国银行业施行隐形全额存款保险,也就是由政府买单,对存款提供100%担保。这实际上已经承认了政府对大型银行的维稳责任。在这种状态下,即便划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也不能起到界定政府责任边界的实际意义。

  其次,我国决策系统重要性银行要与国际接轨。

  2011年11月,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首批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公布。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现已相继公布甄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本国标准。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决策缓冲期并不富余。

  我国大中型银行资本补充周期长、门槛高,面对被列入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或将都有一定的抵触思想。与此同时,国内的存款保险、应急可转债资本工具(CoCos)等基础金融平台还在起步搭建中,在转轨过程中出台的任何方案都有可能同国际社会有较大差距,甚至被看作有形无实。

  最后,首发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不宜过多上榜。

  每当有“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传闻风吹草动,多会引发资本市场震荡。一张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名单背后体现的是金融基础平台不到位和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的矛盾。

  按各商业银行2010年年报数据进行试评估,设定临界值为7%,则会得到“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调低临界值至5%,则可能再将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纳入名单;如果再调低临界值至3%,则可能再将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纳入。这其中有地方政府控股的银行,将会牵扯到理顺中央和地方金融控制权等敏感问题。

  现在,各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公布在即,试评估数据将发生变化,同时正在内部征求意见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划分标准亦有可能做细节调整。在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全行业到位前夕,笔者认为,首发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不宜过多上榜。首批名单可考虑“工农中建交”方案,或“五大行加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方案。此外,结合金融控股集团及相关机构风险政策,可考虑再增加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对银行之外的金融控股集团、证券集团和保险集团等统一决策。

  (作者为独立金融风险顾问)

  存款保险制度

  是指政府或金融主管部门为了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机构的稳定而设置机构,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强制或自愿按一定比例将所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给该机构作为保险金,当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危机时,由该机构代其兑付的一种制度。

  系统重要性银行

  此概念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提出,是指一些巨大的金融机构,他们会对某一国家、甚至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影响。进入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就意味着遭遇更严格的监管。在特定条件下,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可能面临最高3.5%的附加资本要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