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资本市场要学会做好本职工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2:3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学者建议:弱化证监会的审核功能,严厉打击铁公鸡,扩大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

  资本市场要学会做好本职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勇|北京报道

  上证指数以1%的涨幅为兔年疲软的股市画上了句号。然而,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与北方的天气一样依旧寒冷,上证指数下跌1.47%,随后一直波澜不惊,直到2月8日,两市出现反弹,当日上证指数上涨2.43%,市场似乎看到了回暖的迹象。

  最近证监会首次公开了企业IPO排队名单,其中不乏诸多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如何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2年前的冬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新中国的资本市场从零起步。资本市场建立伊始,就担负着优化资金配置、扶持实体经济的重任。发展至今,沪深两市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股市起起伏伏的跌宕中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收益,很多优秀的企业尤其是优秀的中小型企业仍旧被挡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在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温家宝指出要“加强适合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

  中央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

  从2010年开始,为控制高企的通胀,中央的连续银根紧缩政策,使很多小型企业很难从银行渠道获取资金,资金链断裂成为悬在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资金的紧缩对小企业来说是‘温水煮青蛙’,其面临的困境更甚2008年金融危机。”这样的言论,似乎从去年爆发的江浙一带老板跑路潮以及高利贷盛行得到验证。

  冰火两重天,与中小型实体企业相比,享受资本市场大餐的一些上市公司,享受着充裕资金的同时,却将自己的实业经营得一亏再亏,反而利用获取资金之便转向放贷这种“钱生钱”的游戏。

  “上市公司放贷不做实业,这在资本市场上是不正常的。”中央财经大学期货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这样告诉记者。

  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配置似乎出现了问题,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不能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很多需要资金的企业依旧在排队等待上市,然而A股的IPO扩容速度已经领衔全球,成为投资者不能承受之重。

  “虽然当前资本市场的扩容速度已经较快,但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企业融资难,而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服务实体经济上,资本市场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在回报投资者上,中国的资本市场亦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A股股指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强劲的情况下,却连续几年熊冠全球。这背后有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房地产调控以及通胀问题的担忧,最重要的是市场本身的健康。

  如何理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和投资者带来收益?

  日前,在由中关村资本市场研究会等机构举办的2012年中国资本成长论坛上,来自国家部委、监管层以及资本市场的研究学者试图就上述问题给出答案。

  嘉 宾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姜洋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

  余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王珠林

  西南证券总裁

  吕随启

  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李国魂

  中关村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

  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如何?

  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很可能正在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换期。在这个转换期内,比如今明两年,也许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增长水平还可以保持在8%左右,但转换期完成后,大概在“十二五”末期,“十三五”开始的时候,将会进行一个相对称为中速增长阶段,比如说6%~7%。

  余斌:如果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且国内房地产市场总是能够大体稳定,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有望达到8.5%左右;如果这两个前提不能满足的话,经济增长降幅将会进一步扩大。因此,财政货币政策应当要有防止极端风险发生的预案,要以发生重大经济滑坡为重点,从而来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吕随启:宏观经济不会硬着陆,大家可能看到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从原来11.5%大幅下调,如果没有“十二五”战略规划,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中国宏观经济严重滑坡,有了“十二五”战略规划,有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现在要由原来的重“速度”向现在重“效益”转变,由原来的重“数量”向现在的重“质量”转变,由外涵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不完全是经济滑坡的原因,有我们自己主动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

  资本市场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

  刘世锦:资本市场的推进,最重要的是创造真实的财富,特别是向以创新方式创造财富的企业提供公平、便捷获取资金和高效使用资金的条件。目前突出问题是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资金配置失衡。首要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好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的问题。

  姜洋:实体经济需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发现价格和风险管理功能,从发现价值角度来看,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和场内集中竞价的交易机制和完好的灵动性,为市场提供完全透明、延续的、及时的价格信息。其发现的价值广泛用于农业、工业、贸易和宏观经济等部门。

  余斌:资本市场应该加强多层次的市场建设,要扩大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虽然当前资本市场的扩容速度已经较快,但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大部分为中型及以上企业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开辟的融资渠道很少,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企业融资难,而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在直接融资上,资本市场应该有面向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在间接融资上应该大量发展中小银行来为中小企业服务,一个大企业IPO可能是几十个亿的规模,把这个规模分给中小企业,可以解决很多中小企业的问题,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像风投、PE、产权交易等都可以做一些文章。

  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董志勇:市场没有开放,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政府管制显示了一种偏爱性,政府不仅是企业管理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更是在市场上和自己的一些扶持企业共同博弈的参与者,他们可以直接控制资本,这都是较多体现在产业体制上,包括贷款政策和企业政策上。

  王珠林:中国的股市在下跌,要认清资本市场问题的本来面目,并不是资本市场不能融资,融资不是下跌的罪魁祸首,把IPO停了在现在已经不可能发生,因为筹集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投资者购买证券的同时,必然向企业和市场提供长期的资金来源,这是一个买和卖的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资本市场最基本的职能发挥出来,即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者。把资金较高效率地用于优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与升级。

  吕随启:我国证券市场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股市定位。股票市场当年设立的时候,是要为国企脱困建立一个机制。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的供给方,投资者是股票的需求方。当把供给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时候,这个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卖方市场,除了中小投资者以外,包括监管层首先是站在卖方市场上去强调利益。同时还有上市公司、券商、保荐人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他们和卖方市场结合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把股价推高,造成了“三高”现象。

  如何解决资本市场的疲软问题?

  李国魂:一定要严厉打击铁公鸡,资本市场现在有149家企业上市到现在一分钱都没有分红,一定要对这样的铁公鸡,或者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给予关闭,使整个股市形态效益高或者充分具备创新能力。同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多特权往往把二级市场投资者给扼杀了,有的带中字号企业组建时间不到6个月就上市了,这个特权一定要取消掉,来保证整个中国股市的内生机能。

  吕随启:在发行制度上,券商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合谋要打破;出价机构与询价机构之间的合谋要打破。同时,监管制度也要做一些改革,现在有些股票一上市业绩就变脸,要找到一个审核制度与注册制度的结合点,来弱化证监会在审核这块的功能,同时强化交易所在监管这块儿的作用。

  王珠林:要使资源得到有效控制。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是资源配置功能,让投资者赚钱的前提下,通过这个渠道把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输出,高效率地用在优秀企业上。同时应严厉打击内幕交易,使市场公平、公正。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