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构选择离线 股市上涨不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1: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赵笛

   2132点以来的反弹,市场走势呈现出很多出人意料的情况,把握难度较大。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不少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资金出现了“踏空”。如何解读市场考验每个投资者的神经。

   纵观当前的市场,如今的反弹行情可概括为16个字,即政策搭台、产业点火、游资唱戏、机构离场。其中,“机构离场”不但能够统领上涨的原因,也能够昭示行情的终点在哪里:在机构资金仍在出货或不急于进场时,反弹仍将延续;当机构资金开始大举买入时,反弹就将见顶。

   本期证券周刊通过对2011年与2012年的比较,结合当前的利好、利空因素,并采访业内人士,以期对A股接下来的走势进行展望。

  /之一·比较/

  2011:惊心 2012:颠覆

  2012年的行情将完全颠覆2011年的走势。如果说2011年是黑天鹅频发一年,那么2012年就是市场让投资者频频大跌眼镜的一年。2012年的股市需要新思维。

  2011年——“黑天鹅”

   在未发现澳大利亚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一“与生俱来”的观念被颠覆了。尔后,“黑天鹅”有了另一种寓意: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

   2011年,神秘的“黑天鹅”频频出现在A股市场上,具体事件如下:

   3月15日,双汇发展(000895,收盘价69.55元)瘦肉精事件被曝光,随后,公司停牌自查,待到4月19日复牌,股价连续遭遇两个跌停。彼时,有56只基金持有双汇发展股份,其损失不言而喻。

   7月23日,在甬温线上,动车因雷击而相撞。受此影响,高铁概念股集体暴跌,A股的新一轮暴跌就此展开。

   8月中旬,紫鑫药业(002118,收盘价13.48元)“自买自卖”人参的新闻被曝光。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股价翻了2.5倍。丑闻曝光后,公司股价随之暴跌。

   8月22日,中恒集团(600252,收盘价10.61元)跌停。随后,公司公告与山东步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的经销合同出了问题,至此,市场开始担忧公司的业绩。华商、广发等基金紧急下调估值。

   12月8日,以乙肝疫苗为亮点的重庆啤酒(600132,收盘价36.68元)崩溃了——疫苗的实验数据给出了近乎毫无效用的结论。随后,重庆啤酒连续遭遇九个跌停,股价从83元跌至20元。

   综合来看,2011年可谓是被黑天鹅绑架的一年。基于此,市场上的流行语也由“多头不死,跌势不止”变成了“黑天鹅不死,跌势不止”。

  2012年——“跌眼镜”

   或许是黑天鹅觉得A股市场的冬天过于寒冷,它们在2012年开始便离开了,截至目前连续跌停的股票“销声匿迹”了。

   如果说撞上2011年的黑天鹅是“点子背”,那么当市场技术派在2012年初用老方法测量股市屡屡失误,甚至踏空时,这就不是运气问题了。

   从2012年1月6日市场见底2132点开始,指数的运行可谓“步履蹒跚”。

   当技术派看到量能始终无法有效放大时,他们犹豫了,幻想指数会“挖坑”,但最终失算;

   当技术派看到周线3连阳、4连阳,5连阳时,他们犹豫了,坚信调整必定出现,但最终无奈地见到了6连阳;

   当技术派根据常识判断反弹时小盘股会率先启动,从而介入其中后,他们遭惨了。沪指于1月6日见底后,创业板指数直到1月19日才见底。

   当然,这并不是嘲笑技术派。因为不只是技术派,消息派也犯错了。在蓝筹股现罕见投资机会的言论公开后,消息派下定决心买了蓝筹股,但随后发现蓝筹股在那一动不动——这好比半仓踏空;

   从去年底政策救市开始,机构席位便始终在减持。当基金经理大举出货时,他们正与2132点越来越远,这就是满仓踏空。

   2012年前两周,A股走势让人大跌眼镜,背后的博弈到底有哪些?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

  /之二·利好/

  三大因素成动因

  目前,已经有多方面因素支持股市上涨。比如货币政策方面,2月18日晚间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楼市政策方面,以芜湖、象山等地为代表的放松调控;同时,产业资本的增持和再融资、管理层释放出的诸如“蓝筹股显示出罕见投资价值”等,都给A股市场注入了信心。

  政策持续调整

   不管是微调,还是“维稳式放松”,政策确实发力了。

   2012年2月18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尽管年内的第一次“降准”来得有些晚,但其影响不容小觑。

   一方面,货币政策在确保年内的基础货币供应量达标,另一方面也缓解了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其给市场的资金面松绑了。总之,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实际影响倒是其次的,市场更多的是关注政策体现出的态度,这无疑增强了多头做多的信心。

   相比货币政策,楼市政策一直都在雾里看花,但2月份以来,政策导向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李品科认为,政策面放松的路径为:先是宏观货币信贷实际宽松——这个已经开始;再是地方政府自主决策的行业政策局部放松——这个业已开始,虽然被暂缓了;最后是中央总体行业政策局部放松。

   作为A股的权重板块,地产股涨了,相关的钢铁、建材、水泥等势必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就是政策托起的A股市场。

  产业资本动手

   去年12月,当救市政策出现后,产业资本便开始流入股市。兴业证券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产业资本的增持额为14.57亿元。尽管1月份的增持额低于去年12月,但考虑到1月交易日较少以及春节前的资金不够活跃,1月的增持额还是相当可观的。

   同时,证监会发文修改增持规则,包括将增持锁仓期从12月缩减至6个月,增持后持股达到29.9%仍可以每年增持2%,而不必发起要约收购等,这些都是在鼓励大股东增持。

   产业资本除采取增持来重新回到股市以外,随着行情的渐暖,再融资事件也在升温。

   首先是一批批长期停牌的股票复牌了。比如东湖高新(600133,收盘价9.89元),其大股东除注入路桥资产外,还给上市公司送去了一个大磷矿。

   其次是增发的重新出现。包括青海明胶(000606,收盘价6.07元)在内,曾经因为增发价格低于现价而使增发夭折的股票,如今再次推出增发方案。同时,不少增发对象换成了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这显然是对公司以及市场的看好。

   作为最接近实体经济,最了解上市公司的一批资金,产业资本的入市显然给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管理层的信心

   在A股有这么一个说法,股市永远不缺资金,却常常缺信心。

   早在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提出 “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提振股市信心”。有意思的是,该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在1月6日至7日,沪指见底2132点刚好也在1月6日。

   此外,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后一连串的表态更是提振了市场信心。2011年12月15日,郭树清在《财经》年会上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随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对此表达了力挺的态度。

   由此,养老金入市被认为是下一个引领股市走牛的制度性红利。

   2月15日,郭树清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蓝筹股显示出罕见投资价值”。他认为,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本周四,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表示,蓝筹股是市场的主体,是股市价值的真正所在。

  /之三·利空/

  制度性红利未形成 大涨或难现

  从支持股市上涨的因素来看,政策、产业资本、管理层信心都已经具备。但是,类似998点、1664点的政策性红利尚没有看见,这也就是当前股市是反弹,不是反转的一个原因。此外,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大宗商品价格的上行也造成输入型通胀威胁,指望A股反转走牛或还不是时候。

  制度性红利尚缺失

   虽然市场具备了政策扶持、产业支持、信心拥持的因素,但这些都只是量变。而质变,即从反弹到反转,是需要制度性红利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历史大底998点和1664点都存在制度性红利。

   在998点时,“股改”的制度性红利创造了历史大底,也造就了持续两年的大牛市。从这轮制度性红利的实质来看,股改解决了资本市场上股权分置这一长达17年之久的“恶疾”,彻底厘清了大小股东利益不一致,大股东不关心公司股价表现,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的情况。

   至此,A股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大股东“做”股价的冲动促使公司质地得以改善。股改后,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开始关心股价,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06年,1453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604.5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5.81%。

   另一方面,股改的顺利推进使得市场的融资功能重启。与此同时,融资功能的恢复也造就了投资队伍的扩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乃至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而为股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在上述两个背景下,股市反转走牛就是必然的。

   在1664点时,股市刚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持续一年的大熊市。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这一类似制度性红利的政策创造了又一个历史大底。从这轮制度性红利的实质来看,4万亿资金给股市提供了全方位上涨的空间。

   如今,市场缺乏这样一个制度性红利,所以反转难以实现。那么,下一个制度性红利会是什么呢?有市场人士预言,仅从现在的消息面来看,养老金入市或有资格成为下一个制度性红利。但遗憾的是,2月23日的新闻联播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保险基金入市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除市场缺乏制度性红利外,海外经济的复苏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也将带来输入型通胀,使得我国未来的通胀压力加大,进而威胁国内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的确,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显现,CPI的运行步入下行通道。但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下行趋势或将转向。正如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冒余所言,由于当前通胀原因的复杂性以及内生性,降准虽然并不会改变这一趋势,但是信贷的相应放松将导致资金再度流向实体经济,通胀回落的过程将很可能被缩短。

   此外,输入型通胀也有抬头之势。随着希腊救援计划的达成,欧债危机暂告一段落,未来6到9个月会进入暂时平静期。此外,美国失业人数的减少、住宅相关的贷款降幅缩小、消费相关的贷款的增加%、工业商业投资相关信贷的增加表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步伐还在继续。

   而这些虽然也利好A股,但同样推升大宗商品的上行。比如纽约原油2月份以来上涨了约9%,目前达到108元/桶的高位。

   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桑永亮指出,欧债危机缓和、中国流动性放松、美国经济转暖、中国需求好转及美国QE3都给金属价格带来上涨动力。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涵指出,流动性过剩一旦叠加风险偏好上升将再次推升大宗商品价格,资金会快速流进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或再受高通胀之苦。同时,价格的传递机制使通胀压力最终传至发达市场,或引起滞涨。

   众所周知,管理层最头疼的就是通胀。这也是为什么,早在去年6月份就处于预期之中的政策放松直到年底才出现的原因。

   此外,市场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今年不少公司是因为“原材料涨价”、“通胀”等因素导致业绩下滑甚至是亏损的,这便构成了制约股市反转的另一大因素。

  /之四·后市/

  本轮行情是反弹不是反转

  基于上述多空两方面判断,当前的行情是反弹不是反转。虽然指数的运行还将呈现“一步三回头”的犹豫,但反弹并不会很快终止。对于判断反弹终止的指标,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机构资金继续“离线”,反弹就将延续。一旦机构资金“上线”,反弹就会随时见顶。

  资金存分歧 波动难免

   在有限的资金层面下,当前的A股市场的资金并没有形成合力,而是存在较大分歧。由此,指数反弹不可能一蹴而就,只会反复波动。

   这一点从中国交建的申购情况可见一斑。2月16日晚间,中国交建发布公告称,其IPO发行价格最终确定为5.40元/股,对应的2010年市盈率水平为10.43倍,对应的2011年预测市盈率水平为7.68倍。然而,相对低的市盈率却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认购。

   经回拨机制实施后、发行规模调节后,中国交建网上最终中签率为1.28%。这一中签率低于大盘股新华保险2.22%的网上中签率,表现出二级市场资金对于中国交建的发行显示出了出乎意料的热情。

   但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是,散户对中国交建热情满满,机构却对其不甚关注。由于未获得足额认购,中国交建的联席主承销商中银国际证券、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11.79元)包销约1亿股。而这一包销也是2005年实施IPO询价制度以来,A股首次出现主承销商包销的案例。

   很明显,普通投资者看好市场,机构投资者看淡市场。这种分歧构成了股市波动的内因。

  机构离场 反弹继续

   不过,在上述资金的分歧中,市场看到了“可喜”的现象,那就是:是机构看淡市场并在不断离场,这是支持股市反弹的关键性因素。

   数据显示,从去年底开始,在盘后的市场公开信息中,一批出现涨停的股票多出现营业部席位进、机构席位出的情况。

   如今,这一机构“逃底”的局面还没有改观。2月24日的数据显示,

  康缘药业(600557,收盘价13.20元)

  的涨停背后,虽然也有两家机构席位买入1361.5万元,但卖出席位前四名均为机构,卖出额合计达6442.3万元,机构卖出额是买入额的近4倍。同日,泛海建设(000046,收盘价5.01元)没有一家机构席位买进,却有一家机构席位大举卖出7668万元;

   有意思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历史走势后发现,机构大举卖出往往与底部契合,与反弹相配合。

   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前夕,机构仍在卖出。2010年7月1日,东凌粮油(000893,收盘价13.71元)没有机构席位买入,却有两家机构卖出;在7月2日见底当天,涨停了的中天城投(000540,收盘价8.71元)遭遇两家机构卖出。

   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前夕,机构同样在卖出。2008年10月27日,国际实业(000159,收盘价10.42元)没有机构买入,却有两家机构卖出;在2008年10月28日见底当天,柳工(000528,收盘价14.71元)遭遇4家机构卖出,厦门钨业(600549,收盘价37.28元)。

   由此可见,机构持续卖出或是一件好事。

  机构进场 准备逃顶

   对于机构逃底的原因,解释有很多种,比如股市上扬,基民赎回,基金被迫卖股筹钱;机构看淡经济前景;机构利益输送的“阴谋说”等。

   对于如何逃顶,业内人士表示,同样要参照机构动向。“机构不进场,我们怎么出货呢?”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他看来,近年来当产业资本“坐庄”,游资大户私募壮大,机构越来越像是反向指标了。

   该私募基金经理分析道,机构在底部割肉,在反弹持续的过程中进场是不太可能的。“机构等待的就是一个回调进场的机会。”但当前始终不回调的走势表明了,游资大户私募并不急于让机构资金进场。

   “如果市场出现回调,那么行情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该私募基金经理表示,此时,包括机构在内的场外资金大举进场,股指有望再创新高。

   记者发现,该私募的说法与市场约定俗成的见顶指标——基金88魔咒非常相像。所谓基金88魔咒,即是指基金的仓位比大幅度上升,譬如超过“88%”后,股市就快要见顶了。

   其实,基金88魔咒是一个反向指标。一方面,基金的持股上限已至,无法再继续推高股价;另一方面,基金的大举介入,正好给了私募、游资以及少数公募基金出让筹码的机会。

   从市场的角度看,判断基金的88魔咒以及股市见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首先,当交易所公开信息中开始涌现不少机构买入席位时,市场就要提高警惕了;其次,目前不少券商都有专门的分析师和模型来测算基金仓位,且会定时披露。投资者多关注这些数据,自然能够掌握机构动向,从而把握逃顶的机会。

   据国都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数据,上周(2月13日~17日)433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 (不包括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5.17%,相对前一周下降了0.75个百分点,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主动减仓0.92个百分点。

   据国信证券数据,截至2012年2月17日,普通开放式股票型平均仓位由83.90%变动至79.72%;偏股混合型平均仓位由74.72%变动至70.14%;股票型加混合型总体的平均仓位则由上周的81.01%变动至76.65%。普通型和偏股型基金仓位主动变化分别为-4.19%和-4.58%。

   需要注意的是,本周五,地产股大爆发,15只股票涨停。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消息说是机构 “上线”了,但以地产股为代表的蓝筹股的启动,已经表示上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