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扶桑跳槽之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2: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俞天任
其实,一直到现在日本的失业率都很低,失业者再找一份工作并不难,在一个地方干不下去了辞职再找一份就是了,或者干脆不找正式工作,打打零工过日子,这种人叫“自由人”。自由人无拘无束,想干就干一天,不想干就休息。
由于这些原因,最近日本的中小企业招来的新员工工作三年未满就离职的比率非常高,这已经引起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企业基本上是采取年功序列的分配方式,收入水平和在企业服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因此,除了被别的公司挖来的人之外,换工作的结果首先是收入减少。另外,频繁更换工作对本人的技能磨练也有影响,制造业的技能技术全是花时间磨练出来的,而没有过硬的技术,即使找到新工作也往往是边缘的打杂,不可能被派去担当比较重要的工作,这样本人的热情进一步降低以至于有可能再次离职,几次下来这样的人除了当自由人之外就是去当临时工、季节工了。
这就又引出一个名词:“working poor”(工作着的穷人)。现在日本的媒体上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很多。所谓“工作着的穷人”是指,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收入低,有点风吹草动立即就被企业炒掉的人。媒体似乎很同情这个弱势群体,但没有人去问一下,这个群体是怎么形成的?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自己有些什么问题?因为,日本应届高中、大学生的就业率近些年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常见的所谓“就职冰河期”也就是找不到自己要求档次的工作而只能降低档次就职而已,“工作着的穷人”这个群体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这个群体存在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败、媒体的无知及其父母的溺爱。
这个群体的存在还会引起其他的连锁反应,企业主能够利用这个群体的存在去压缩正式工的数量和收入,从而使得年轻一代整体收入降低。低收入又影响青年人的正常结婚生育,日本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年收入350万日元以下的人是无法结婚的,而生育和抚养后代又需要更多的收入。所以年轻人贫穷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这样工作的人身上的负担就变得更重,个人可支配财富进一步降低,整个社会进入一个不断加剧贫富差别的恶性循环。
没有贫富差别的社会是没有的,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别还有助于激发人们的上进心,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问题是日本现在的贫富差别特别古怪,基本上不存在绝对贫困,衣食无着的现象几乎没有,因此这种贫富差别激发不了什么上进心。
日本企业用正式工的代价是很高的。比如一个人进到某企业工作三年后又离职走了,而在这三年里包括年金保险交通费在内,企业一般每年起码要支付400万日元,三年就是1200万日元,约合13万多美元,还要加上在职业介绍所刊登招工广告的50万日元,人一走就全打了水漂。
更何况,在日本制造业工作不到三年的人还不能独立工作,还创造不出能够让资本家剥削的剩余价值。三年之内走人对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
这样的结果是本人无法获得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需的技能和技术,从而只能打打零工,一辈子陷于贫穷而无法自拔。作为用人方的企业除了在所支付的工资方面的损失之外,还无法获得有技能的人才。这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把目光放到临时工和外国人身上,现在日本不少企业在合法或者非法地使用外国人,包括丰田的总装线。很多制造企业的工厂里能同时听到三四种语言,而连语言都不能相通的地方,其产品质量也是非常可疑的。“日本制造”的品牌做的是精雕细作,因为日本很少有别人没有的产品,日本人的长处在于他们能做的比别人更好一些。如果不能精雕细作的话,即使生产地在日本国内也不能保证质量一定合乎要求。而在制造业工人频繁离职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精雕细作?
这样下去的结果必然就是手艺的逐渐退步和质量的降低。
俞天任,马甲为“冰冷雨天”,江西长大的上海人,现于东瀛打工谋生。生平喜欢侃大山、打八卦,操心与己毫无关系的闲事。专著《冰眼看日本》《浩瀚大洋是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