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解冻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2:2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邓喻静

  持续数月的寒流,因习近平的到访,让久居阴霾之下的欧洲乍现暖意。

  尽管习近平欧美亚三国之行中,欧洲只有爱尔兰一站,但他留下的那句“中国不赞成‘唱空’欧洲”,如同空谷足音,几乎令整个欧洲为之一振。

  从中欧峰会到温家宝的积极表态,再到周小川释放的继续投资欧债的积极信号,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政策正在逐步明确。中国是否可以帮助欧洲走出危机,哪怕至少在短期内避免一些成员国违约?全世界在看。

  极寒之后的暖流

  中国领导人的来访就是最好的回应,他们很容易将这次到访与释放中欧合作应对欧债危机的积极讯号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到访爱尔兰当日,欧洲大陆一改多日的阴冷,天光日暖,欧元应势上扬,兑美元汇率上涨了大约0.5%。

  数月的极寒天气,已经重创了这个国家的农业和畜牧业,爱尔兰当地报纸《爱尔兰巡视者》在报道时刊登了一张习近平此前与奥巴马的照片(奥巴马坐右边,习近平坐左边),配了如下标题:“这个人能让爱尔兰重新焕发青春(不是右边那个人)”。

  此前,欧洲各国领导人多番游说,中国会出手救欧洲。在G20峰会、达沃斯、中欧峰会,都不乏这样的强烈主张,然如今,中国领导人的来访就是最好的回应,他们很容易将这次到访与释放中欧合作应对欧债危机的积极讯号联系在一起,虽然中国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具体表态。

  而就在2月上旬,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也得到了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一句承诺:中国正考虑与欧洲的纾困基金开展更密切的合作,从而“更多参与”解决欧洲的债务危机。这番言论重振了欧元区政府以及欧洲央行的希望:拥有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最大规模外汇储备的中国,可以从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欧洲现有及未来的纾困基金。

  欧洲官员们表示,他们相信北京方面已明显转变了立场,并期待更加具体的贡献条款得到确认和落实。但中国方面仍坚持,要继续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解决欧债。在这一问题上,尽管欧洲的政治家们早已按捺不住,但也得按中国的步骤来。

  已有报道显示,那些负债累累的欧元区国家尤其是南部国家是多么期待来自中国的投资。自从去年希腊向中国屡伸橄榄枝以来,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也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青睐有加。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期一份题为“争夺欧洲”的报告声称,伴随欧洲继续深陷金融危机和衰退,许多欧洲南部国家“愈发渴盼中国投资”。

  而在国内,反对帮助欧洲的声音目前基本已经释放,“出口明显放缓,股市与欧债演变的相关性越来越大。帮欧洲就是帮自己。”这一点共识在国内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习近平出访期间,曾以一句“中国是欧洲复苏可借重的可靠朋友”来平抚欧洲的焦虑,此言不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亚欧联合资本集团近期的报告显示,中国对欧洲的投资额从2010年的41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亿美元,增长翻倍,对欧投资在中国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10%升至2011年的34%。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投资额于2011年下跌逾50%,比重也从34%降到了21%。欧洲跃升为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市场。

  以何种方式救欧洲

  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欧元继续存在下去,中国似乎注定会帮助它“保值”。

  中国高层近期高频度的表态,似乎给人一种力挺欧洲的印象,但中国也在多种场合表明,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来扮演全球金融体系“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而且中国更倾向于通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G20这样的多边机构发挥作用。

  近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Jun Azumi)在北京会晤时表示,他们准备支持IMF在抗击欧元区动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这与欧洲人的期待仍有距离。欧洲各国领导人去年曾经考虑对欧元区纾困基金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剩下的大约2500亿欧元资金进行杠杆化操作,以求让欧盟越来越少的纾困资源发挥更大作用。选择之一就是由中国把资金投入一只“共同投资基金”,这正是EFSF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近期在向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者推介的。

  而中方的多次表态,只是暗示着中投公司将成为“援助欧洲行动组”的成员。然而,中投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楼继伟却对欧洲政府债不感兴趣,正如他对媒体所言,“像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券,只有肩负特定责任的央行才可以投资。就商业投资而言,很难让我们这样的长期投资者做这样的投资。”

  爱尔兰、希腊等国的债券风险较大,像德国等国家的经济实力尚好,在投资时能区别对待。如同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的,中国投资欧元最关切的部分是,欧元区和欧盟能否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更有利于中欧合作的投资产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欧元继续存在下去,中国似乎注定会帮助它“保值”。如今,在中国外汇储备增速与欧元兑美元的走势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关联。究其原因,在于——如纽约梅隆银行指出的那样——中国正在将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多样化。当外储增加时,更多的美元被换成欧元,以推高欧元兑美元汇率。

  这种关联从欧元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而在本世纪头几年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时,这种联系又得到了强化。近期,中国减持美元的势头不减,也可以解读为中国主动调整外汇储备,更多参与购买欧债,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重要一步。

  竞逐欧元资产

  对于像中投这样的机构来说,欧洲政府出售的国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最适于收购;实体经济中,欧洲优质但经营困难的公司,适于中国民营企业收购;二级市场上,欧洲大盘蓝筹公司在中国有增长动力的,用外储投资可解决无法投资境内的问题。

  随着欧洲消费者不断勒紧腰带,今年1月,中国对该地区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3.2%。不过,中国正在设法扭转这一趋势。中国商务部正打算给出口商以特殊的税收优惠,用来帮助他们解决出口的委靡不振状况。

  当然,冰封欧洲,需要“雪中送炭”,能“清仓抄底”却是更好。如欧元资产可能会出现价值低估,对于像中投这样的机构来说,欧洲政府出售的国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最适于收购;实体经济中,欧洲优质但经营困难的公司,适于中国民营企业收购;二级市场上,欧洲大盘蓝筹公司在中国有增长动力的,用外储投资可解决无法投资境内的问题。

  如今,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政府均已同中国政府接洽,希望中方并购、参股其石油天然气、电力、航空、铁道、港口、邮政、金融等战略型企业,意大利等国也正在步其后尘。而有关重债国家的不少相关民间企业也会寻求出售其国内外资产以摆脱困境,其中有一部分资产无疑会成为中国投资者竞逐的目标,包括在其母国、第三国的资产,也包括在中国的投资资产,已经宣布的企业并购不过是开始而已。

  许多中国企业也开始适时地转变其经营战略,拉近与最终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的差价成本,并藉此贴上“某国制造”的产地证,提升品牌声誉和竞争力,改变其给欧洲客户留下的“价廉货次”的一贯印象。

  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工厂建到欧洲的周边地区,贴上欧洲标签,实现出口转型升级。如2月初,中国长城汽车集团就在保加利亚开设了一家装配工厂。保加利亚方面表示:“这是第一家中国公司在欧洲设立完全面向欧洲市场的工厂。”法国在吸引中国来法投资合作方面也已经跨出一大步。目前已经有若干家中国企业在中法合作开发的“夏斗湖开发区”内设立组装车间。而这些产品出厂时将被贴上“法国制造”的产地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