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论坛 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促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7:29 来源: 金融时报

  鲁政委

  近日,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发表了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发广泛热议。笔者对报告的结论深表赞成,并认为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促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是的,不谈别的,仅仅“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这一宏观背景,就使得仍停留于所谓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的奢谈而不采取切实行动,显得不应该、也不合时宜。

  改革要胆大心细,但不能蛮干。认清形势,抓住主要矛盾,因势利导,就往往能够趋利避害。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虽然理论研究提出了所谓资本账户开放应该具备“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监管完善、外汇储备充足、金融机构稳健”四个条件,但却有不少早已成功完成资本账户开放过程的经济体,其当时实际上并不完全具备这四个条件。而且,这四个前提条件,笔者认为或多或少都与汇率问题相关联。

  然而,资本账户开放与不开放相比,到底会有什么不同?间接的先不说,直接的变化自然是资本跨境流动性的“摩擦力”会变小,从而使得资本跨境流动性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最终使得国内外呈现一种基本“无套利”的均衡状态。如果说金融危机总是由“脆弱性”所诱发,那么,到底什么“脆弱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过程中会显得最为突出?

  水的“连通器”原理可以很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资本如同水流,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就意味着“大坝”已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孔洞”,由此导致的最重大变化就是:过去水面高的一边现在会下降,过去水面低的一边现在会上升,最终的结果是两边水面持平。如果水面没有结冰,这一过程就会平稳顺畅地完成。但是,如果水面结冰,而下面的水由于“连通器”的作用仍在由高处向低处流淌,会形成什么结果呢?水面高的那一边冰面也高,水面持续下降而冰仍留在原来的位置,最终必然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垮塌;与之对应,当初水面低的那一边冰面也低,不动的冰面最终也会在某一刻突然被压力顶爆。所以,结了冰的“水面”是“连通”之后最为脆弱之处,由其引发的风险不能不防。

  显然,这里所谓的“水面或冰面”,其实就是汇率。一旦资本账户开放形成“连通器”,汇率制度将承受更大压力,所以,从这点来说,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促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资本管制常与固定汇率政策搭配”。大量研究经验显示,固定汇率往往高概率地与不可持续的汇率相联系,因为这样的经济体往往面对有利条件时不愿意升值,面对不利条件时又不愿意贬值。由此导致实际有效汇率高估或低估。低估时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国内通胀高企,宏观经济不稳,进而逐步转化为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估,高估诱发国际资本流向逆转,最终发生货币危机和整个经济的崩塌。

  因此,为避免我国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过程中出现动荡,应该同时关注汇率问题,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尤其是眼下正处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动荡之中。

  关注汇率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就需要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培育避险意识,促进汇率避嫌市场的发展。一提到扩大汇率波动幅度,一些人士就会担心影响企业经营。为什么很多国家的汇率已经自由浮动而企业仍然能够经营良好?对于我国来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波动幅度已经较大,为什么与这些地区的经贸关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其中的关键就是,因为清楚认识到汇率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些相关企业只要有汇率头寸的曝露,一般都采取了避险安排。因而,一旦采取了避险安排,无论汇率的波动如何巨大,就与企业的经营完全无关了。当然,锁定汇率风险的避险安排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会略微增加企业的负担,但这个负担企业是能够承受的。就如同“交强险”,的确增加了驾车人的成本,但这一成本并非无法承受,而投保“交强险”所带来的收益,对于所有事故的善后都无需当事人操心,事故双方当事人的生活都不会受到事故本身的影响。而对于当下,正是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幅有限,总体上几乎只升不贬,由此使得企业不愿保险(如果保险的成本还比汇率波动所造成的损失大,为什么要保险呢)或者仅仅采取不对称保险(既然从来不贬值,为什么要保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呢),由此造成存在巨大的汇率头寸曝露,进而使得一旦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无法承受。结果陷入“汇率波动越小企业就越不避险,企业越不避险就越害怕波动”的恶性循环。而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更大幅度的、真正的双边波动来实现。只有当汇率波动所造成的预期损失可能超过避险成本时,避险才能成为企业的普遍需求,避险市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而汇率避险市场越发达,流动性越好,企业的避险成本反过来还会进一步降低。

  当前是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好时机。在过去,市场将“增加弹性”等同于“加快升值”,从而使得扩大波动幅度缺乏有利条件。而自

  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已渐趋稳定,12个月以内的掉期点一直仅在百点之间,并且出现了升贬值夹杂的情形。这意味着,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的最佳时期已经来临。(作者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本报专家组成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