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挽留柯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21:33 来源: 《小康·财智》

  一步错,步步错。过于固执的柯达只是错过了一次机遇,却没想到代价竟如此巨大。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串起每一刻,别让它溜走!”帮助无数人留住美好时刻的柯达,如今正在极力抓住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柯达一旦进入破产保护流程,在保护期间,债权人不得强制要求还债。借此,严重资不抵债的柯达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一搏。

  迟暮英雄

  柯达,全称伊士曼柯达公司,成立于1880年。创始人伊士曼1883年发明胶卷,拉开了柯达百年神话的巨幕。

  1900年,柯达推出Brownie相机,将摄影变成了大众的爱好,将相机带进了百姓的生活。

  1935年,柯达发明了彩色胶卷Kodachrome,使得电影创作和照片的出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风靡全球80年。

  1963年,柯达革命性新产品——Instamatic系列相机问世,这便是家喻户晓的“傻瓜相机”。

  胶卷时代,柯达拥有全球最响亮的品牌,占据了全球2/3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摄影的代名词。

  “你压下按钮,其余我负责!”这是柯达第一支广告的广告词。但遗憾的是,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人们交给柯达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柯达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自2005年开始,几乎年年亏损。时至今日,柯达的全球员工人数也已从鼎盛时期的14.5万降至约1.7万,而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锐减至不足1.5亿美元,缩水99.7%。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虽不令人惊讶,但却让人感伤。众信旅游欧洲领队部主管李京在微博(http://weibo.com)上称,“肯尼迪遇刺、二战……柯达胶卷让我们回顾这些经典的历史时刻,感谢巨人!”

  听闻柯达即将破产,对用胶片拍电影情有独钟的著名导演冯小刚感叹不已,“一个时代翻篇了,挥之不去的是胶片留在心里的味道。”

  不过,这并不会对柯达的命运产生丝毫影响。申请破产保护当天,柯达股票开盘便大跌35%,仅交易了短短9分钟便被纽交所停止交易。柯达最终的股价仅为每股36美分,总市值也定格在了9718万美元。

  坎坷转型路

  百年基业从顶峰衰落下来不过十余年时间,但柯达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转型失败的打击。

  踏入2000新千禧年,数码相机开始普及,传统胶卷需求停滞,柯达的销售业绩也是一落千丈。

  总是怀抱着数码相机不会太快取代传统相机假想的柯达终于梦醒,在2003年吹响了全面进军数码领域的号角。

  时任柯达CEO的邓凯达制定了详细的转型战略: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商用和医疗影像市场的显著表现和强有力的增长;重新将研发费用集中投入到更有创意和大胆的想法上;加速在商用市场上的投资;通过收购其它公司和技术扩展公司数码产品和服务的业务范围。他的目标是2006年收入160亿美元,2012年收入200亿美元。

  邓凯达的努力,公平地说不乏成果。他招揽了具有数字技术经验的外来人才,为公司管理层注入了新鲜力量;他加速了海外胶片厂的转型;实施了力度强大的裁员计划。2004年,在美国市场,柯达数码相机出货量超过索尼。

  但转型的艰难也显而易见。2005年,因为胶片销量的下滑速度远超预期,而裁员成本却高于预期,柯达净亏损13.7亿美元,而2004年净亏损只有5.56亿美元。雪上加霜的是,柯达的债券评级也被评为了垃圾。

  向数字化转型是柯达唯一的机会,柯达股东决定换将,在数码领域更有经验和良好战绩的彭安东接替邓凯达成为柯达新任CEO。事实上,自2003年他被邓凯达招入柯达后,一直都是柯达转型数码的实际领导者。

  彭安东加快了柯达转型的步伐,并将柯达的思维观念由重技术转向了重营销,同时大大加快了柯达数码产品的更新速度。

  2007年12月,为了把公司的业务重点从传统胶片业务转向数码产品,彭安东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计划,预计时间长达四年、耗资34亿美元、裁员2.8万人。为了这项计划,他甚至断腕出售了曾为其带来1/5收入的医疗集团。

  重组计划气势恢弘,振奋人心,但却有些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柯达继续亏损。2010年柯达财报显示,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元,而营收的主要来源却是专利出售。

  更糟糕的是,彭安东推行的这种利用专利诉讼及转让赚钱的商业策略,在2011年也终于难以为继,柯达已经站到了破产的边缘。

  是愚蠢也是无奈

  如果问是什么打倒了这个“黄色巨人”,很多人会回答称,是柯达的傲慢、固执和迟缓,错失了转型最佳时机。

  柯达1975年发明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1991年与尼康合作推出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生了数码相机,却死于数码相机,人们常拿这件事来讽刺柯达。

  其实,柯达在发展数字业务上一直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数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出现误判。一位柯达老员工称,“很难有人能准确预估数码影像的几何速度。当时的数码相机像素还没有达到500万,价格又十分昂贵。” 

  即便在上世纪末,柯达仍认为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还需要很长时间。然而,2002年,数码相机全球销量开始反超传统相机,市场发展并未因柯达的短视而放缓。

  另外,发展数码业务,柯达也有自己的考虑。邓凯达曾说过,彼时的柯达就像一个掩耳盗铃者,它希望在高端垄断数码相机的技术,但却不积极推广这些技术,从而达到延缓数码相机发展速度、延长胶卷的生命周期的目的,从而使自己继续在这一准垄断行业里赚取丰厚的利润。

  “然而,其他数码巨头手里逐渐堆积如山的专利告诉柯达,这种‘水来土掩’的策略是幼稚的,它是柯达延误时机、处处被动的根本原因。” 邓凯达表示。

  对于柯达陷入绝境的原因,前任柯达大中华区总裁叶莺曾留下一句发人深省的话,“青蛙在锅里可以跳出来,要是在一个暖湖里呢?”

  一面是传统业务巨大的投资、巨大的市场,一面是尚未盈利、前途难测的新兴业务,不要说放弃,即便是兼顾发展都不容易。

  人们说,进军数码领域,柯达应该再提前五年。提前5年是什么情况?正是1998年柯达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当时中国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合资的方式来改变中国感光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正与富士展开激烈争夺的柯达看到了机会,提出了一个“全面收购中国胶卷企业”计划,并最终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也就是著名的“98协议”。

  柯达正忙于拓展广阔的中国市场,哪里还有精力去发展新业务。只是它没有想到,同一时间,数码也在悄然兴起。

  当幡然悔悟的柯达在2003年开始向数码转型的时候,它已远远落在了竞争对手的后面。有数据显示,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胶卷公司的数字产品已达60%,占据了数码影像业的龙头地位。

  一步错,步步错。柯达只是错过了一次机遇,却没想到:代价竟如此巨大。

  最后的努力

  一旦申请破产保护成功,柯达便可在保住企业财产和经营控制权的同时,得到“喘息”的时间,实施重组计划,争取重新盈利。美国历史上不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成功重组的案例,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曾在1983年和1990年两度经历破产保护,至今仍是美国最强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但是,想要翻身谈何容易。柯达提交的破产重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债务却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

  负债累累的柯达为了自救,正在进行最后的努力。目前,柯达宣布已获得花旗集团提供的9.5亿美元18个月期信贷支持,可继续支付雇员的工资和福利,并继续实施客户计划,为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专利也成了救命稻草。除了历经百年的品牌价值之外,柯达最值钱的就是攒了130多年的1万多项技术专利。为了拯救亏损的业务,彭安东表示,破产保护后柯达将继续出卖1100项影像技术专利以筹集资金。有机构估算这项专利组合或可为柯达换取30亿美元。

  与此同时,柯达近期以来已起诉苹果、谷歌、三星电子等多家公司专利侵权。业界分析,此举既是为了通过诉讼获取赔偿,以便筹措资金,也是为了向投资者证明自己这些专利的价值。因为自2011年7月开始,柯达就已开始兜售这项专利组合,但一直无人问津。

  节流同样重要。近日,柯达宣布了一项最新的重组计划:将业务部门从三个减少至两个,这两个部门将吸收该公司胶卷部门的部分业务,同时还将引进新的打印技术,希望借此节省资金,同时加快扭亏为盈的步伐。

  柯达行政总裁安东尼·彼里茨表示,鉴于柯达的主要产品都将数码化,公司的新架构是根据市场,而不是根据功能来划分的。柯达的目标是,打印机、软件、包装等业务能在2013年实现规模翻两番,达到公司总收入的25%,即接近20亿美元。

  随后,柯达公司再次向法院提出一项新的申请,要求中止总价值7500万美元的奥斯卡颁奖礼冠名权合同。柯达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份20年的合同只维持了10年时间。

  另外,有消息称,柯达正在与美国奈特考尔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碳纳米管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此类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所需成本仅为传统太阳能电池的50%左右。

  关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战略的传闻还待证实。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柯达真有此意,一是战略实施会显得有些仓促,二是乐凯早已进入该领域,柯达也不具备先入优势。胜算有几分还很难说。

  柯达极为艰难却异常关键的下一步行动已经开始引发各界的广泛猜测。但愿它能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最终留住自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