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何志成:加快改革应成共识 核心是适度国退民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01:5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何志成(经济学家)

  近日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这份报告用很强烈的语气提醒中国:不加快改革,中国将遭遇无预警式的崩溃式危机。如何改革?报告给出了国有银行进行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降低私营企业的准入壁垒等三条建议。客观地说,报告的创新点并不多,惊人之语更少,比如关于经济转型和国退民进的观点,也是中国媒体上很多经济学家的老生常谈。

  但是,当世行行长佐利克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中外记者会时,却招致小麻烦——自称“独立学者”的杜建国突然间走上讲台,有礼貌地打断佐利克讲话,然后高喊“银行不能私有化,世行报告是毒药”等。对此,有媒体用了“一下子成名”来形容杜建国的举动。但笔者以为,他是真正的“一闹成名”,当然也是昙花一现。客观地说,世行报告并没有主张中国的国有银行全部私有化,也没有主张完全的国退民进。它所指出的“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结构性的经济改革”,“在当前国际经济状况下,想要期望中国可以继续像以前一样依赖出口发展经济恐怕是不现实”等观点,应该是中国高层的共识。而佐利克的“我想,很多专家都持有这种观点,即国有企业享受了非常廉价的融资,在市场上占据了优惠地位,获得非常高的留存收益,导致中国的(高)储蓄,但不一定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等提法,也是实事求是的。

  在笔者看来,“独立学者”的杜建国应该是代表了一部分经济学学者的声音,也是代表了反对改革学者声音,而这部分学者也有可能代表着某些利益集团。

  中国要改革,而且是加快改革,这应该成为国人的共识。当然,这种改革并不是一次私有化浪潮或曰彻底地国退民进。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打破国有企业的高度垄断,民营经济能够发展吗?中国的银行业是不是垄断太多?经济成分是不是私有部分越来越少?假公有(实私有把持)的成分是不是越来越多?而且,某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机制,其实是打着公有制旗号却不承担公有经济义务的放纵——公有制企业不分红,不给国家上缴红利,而是依靠垄断地位谋取高额利润,更不要说高管群体享受极高的福利待遇了。

  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银行都需要进行改革,怎么改?需要进一步摸索。但有几点是肯定的: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有,还要体现公有制性质,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包括给国家上缴红利;国有企业要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享受同等公平的待遇,包括项目准入,银行贷款渠道等;国家当前要从宏观上对国有和私营的比例进行调节,在适度削弱国有企业垄断性的基础上,适度降低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实行适度的“国退民进”;国有金融体系不仅要股份制改造,还要吸收有竞争性的新血液,容许带有私营成分的小银行出现。

  中国要改革,本质是要寻找一条能够“长治久安”的发展道路,这条路很难找,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必须维护好市场机制这个基石,更多地让市场去发挥自主分配调节社会资源的作用。为此,国有企业需要清醒,不能将民营企业的发展机会全部蚕食,要让民营企业成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只能吃到残羹剩饭的“矮子”。只有国有、民营共同发展,私有产权得到真正的保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持续发展。

  ·网友跟帖

  网友“阿冰”:

  对于打破国企垄断问题,世行报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给出的建议,是比较客观和具有建设性的,但由于对国企的改革牵涉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深化国企改革应从打破垄断入手,提高竞争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反观杜先生的观点,可以看出他对世行报告内容没有深入了解,其反应有哗众取宠的味道。

  网友“abs787”:

  改革中如果听不进不同的说法,不广开言路,很容易走向极端,所以要听得进去别人的看法。

  网友“153*****787@sina.cn”:

  实践证明,国企至少在当前阶段运行得很好,没迹象非改不可,本人认为佐利克的报告别有用心。

  网友“小飞侠”:

  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只要能推动国家发展,能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谋福利,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就行了。正如小平同志讲的,“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