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世行报告到底伤了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2月28日,即将卸任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昨日有媒体报道称,这份报告在政府部门里反应不一。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报告给中国教育及卫生医疗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但上述报道称,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认为报告提出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例的建议违反中国宪法,有颠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嫌疑,并要求与相关机构展开辩论。

  国务院国资委期望的辩论能否开始,尚没下文,但佐利克的报告发布会已经有些“擦枪走火”。一位“独立学者”在会场上突然现身,愤怒地指责世行给中国提出的建议。虽然插曲很快被平息。但尽管如此,这位“独立学者”的出现却给国务院国资委的反对意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顿时使其意见似乎有了“群众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在努力探索之中,几乎伴随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部历史,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就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重大决议,国有经济布局要做到有进有退,只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国有资本的控股权。但是,一个不必回避的现实是,最近10年来,国企改革的道路却走得并不顺畅,步子明显慢了下来。目前,国企对许多行业的强势推进已经明显地挤占了民营经济,造成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股独大”。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国有企业在很多行业形成了垄断地位,并随之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围绕着国有资本的既得利益集团。近年来,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日趋庞大,因此也使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的道路越走越窄。

  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话题,在我国近年的经济学界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国企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过高的垄断地位也一直受到舆论的批评和民众的责难。当然,国务院国资委对这种意见也一向抱有抵制的态度,否认中国出现了“国退民进”的现象,也否认国有企业对一些行业出现了垄断。

  当然,佐利克提出的主张是将中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这种与中国语境有点不合的语汇,让一些人接受不了。但是,这1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如果对国有企业不能实现明晰的产权定位,而是像我们见到的那样只是用一个模糊的“国有”概念来行使对它的管理,那么,不仅国有企业的绩效将是低下的,而且它将造成既得利益集团假国有企业之力来肆意侵犯民众利益的事实,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改革实践中已经屡见不鲜,以至于它在今天成为社会思潮中抗拒改革的一个有力理由,那位出现在世行报告会上的“独立学者”,正是因此而得到了相当多人的喝彩。其实,所谓的私有化换一种说法就是明晰产权,让民众能够拥有对国有企业的话语权和资本权。本来,将国有企业送上资本市场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沦为一个圈钱市场,因此国企上市非但无助于国企改革,反而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借此吸纳民众财富的一个狂欢场所。

  实践已经证明,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强大的阻碍力量。按理来说,国企的壮大,应该让民众分享到其增长成果,但事实上,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受累于国企的强大带来的利益损害,比如,他们不得不承受由掌握了市场垄断权的国企作出的产品定价,他们也不得不为一些进入资本市场的国企永无止境地输送真金白银,而难以得到相应的投资回报。显然,中国的改革已经绕不过既得利益集团这一关,只有攻克了这个堡垒,中国的改革才能建立起共识,改革也才能向着让最大多数民众得到利益的方向前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