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怕利益集团,只怕利益集团不稳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16:5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利益集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益集团不稳定,导致社会形成一种弱肉强食、杀鸡取卵、践踏人权和法治的“自杀”和“自相残杀”现象。

  世界银行2月27日公布该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该报告进行解释的演讲稿中指出,敦促中国须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强民营部门,开放市场以促进竞争和创新,确保机会均等。在报告中,世行提醒称,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须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如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报告敦促中国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

  有人说今天是个改革共识破裂的年代。但在“共识破裂”的背景之下,似乎仍有一个“共识”为多数人认同,这就是“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最大阻力”。但是,要具体划分何为利益集团,恐怕又会是一番旷日持久的争吵。

  在笔者看来,根据人类社会“80%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这一财富分配的基本规律,利益集团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利益集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益集团不稳定,导致社会形成一种弱肉强食、杀鸡取卵、践踏人权和法治的“自杀”和“自相残杀”现象。

  在一个市场自由、产权稳定、企业家精神得到良好保护的国家和地区,贫富差距并不可怕,利益集团也不可怕。因为这里的利益集团,都要考虑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而他们的无敌财富,事实上也已经通过办企业、股份制等各种形式,由私人或家庭拥有,变成了事实上的“社会共有”。即使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和分封(封建)时代,也因为“产权”相对稳定、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得以有几百年长治久安的历史。

  今天的中国不幸处在一个计划+市场的时代,亦即权力市场经济或曰权贵市场经济时代,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权力之手可以借各种调控和管理手段深入微观经济一切领域;二是权力直接管理的国有经济大行其道。权力+市场的最典型特征是:权力可以寻租,市场可以变现。但既非明确世袭又非明确民选的权力,不管是管理国企的权力,还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行政、司法权力,一个最大要害是权力不稳定,很短暂,与“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长远经济行为基础形成尖锐矛盾,因此,我们所说的“权贵利益集团”往往成为史上最不稳定的利益集团,今天上台,明天就有可能被人拿下甚至身陷囹圄,最坏的结果甚至身首异处。

  利益集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益集团不稳定,导致社会形成一种弱肉强食、杀鸡取卵、践踏人权和法治的“自杀”和“自相残杀”现象。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官(含国企领导),于是乎,官员们不择手段攫取短暂任期内的个人私利和政绩最大化,往往成为这个群体共同的“理性选择”。这也正是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缺乏安全感、权贵集团纷纷移民海外的原因。

  有人说,“4万亿”政府投资工程,搞工程的费用不到1/4,都被贪了。许多人相信贪腐严重,却也不信有这么高的比例。但如果你看了一个纸巾盒1125元、一个座位2.2万元的“奢侈动车”,你就不能不信。之所以中国的房价物价那么高,之所以中国的通胀和贫富差距如此厉害,原因盖在于此:岂止4万亿,很多时候,中国就像一列奢侈动车在疯狂前行,高额建设、维护和使用成本都由多数人承担,利润却由少数人在西方的海滩上享受。

  而行政、司法等力量对民营企业的微观介入,同样触目惊心。最近备受关注的吴英案和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案可见一斑:吴英案尚未经过法律程序,其大量财产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廉价拍卖。李途纯过度扩张中遭遇资金链断裂,等待着他的不是正常的财产清算、法律破产等程序,而是当地政府托管,而接管的官员文迪波既无市场理念,也无管理经验,更无技术储备,其唯一做的,就是有恃无恐将他人资产转入自己的私人腰包,不断加速企业破产进程,使社会与企业财富损耗殆尽。

  国企的高价支撑高福利高业绩,文迪波们近乎疯狂地攫取他人利益,并非一时一地之个案,而是一个当下极其普遍的现象,因为大家都知道,权力不像产权一样可以永久地传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于是我们知道,权力+市场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最落后、最急功近利、最竭泽而渔同时也是人人都最没有安全感的经济形式。当政府成为最大的利益集团,同时也就一定是最不稳定的利益集团。

  要让我们的明天变得更好,让社会形成同舟共济的政治经济局面,产权稳定和市场自由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打破一切形式的行政垄断、实现国企公平的民有化进程、严格限制权力对市场的干预,永远无法回避。

  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