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书福提案提醒人们关注车内有害气体之“凶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15: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李书福提案提醒人们关注车内有害气体之“凶猛”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董事长李书福

  中国经济网3月3日讯 (牟修锐 综合报道)今年全国“两会”开锣前,来自汽车界的政协委员李书福按照惯例,就其提案召开了媒体沟通会,尽管李书福今年带来的提案只有一份,比起往年数量减少,但由于涉及“车内环境污染”这一热点话题,仍然受到了高度关注。李书福的提案在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对车内有害气体引起足够重视。

  车内恶劣环境堪比垃圾填埋场

  在国内,车内环境污染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在购车时,往往更多考量汽车的品牌、型号、外观、特性等因素外,而忽视车内空气质量。实际上,在车厢这一狭小的空间内,存在着大量有害气体,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

  近年来,媒体曾报道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也日渐增多。据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相关机构研究结果报道:公厕座便器上每平方英寸(合6.45平方厘米)“潜伏”大约80个细菌,而轿车方向盘、变速杆和后座等部位的同样面积上所检测到的细菌数量接近800个,几乎是公厕座便器的10倍。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调研。该机构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了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行驶里程从10000km到270000km不等,针对其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和菌种等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发布了权威性的《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结果表明,车内空气健康状况极不容乐观。其中车内空气中所含的TVOC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平均超标30%;菌落总数方面的情况更让人触目惊心,国家标准为≤1000cfu/㎡,而实际结果为2174.75 cfu/㎡(平均值),研究人员还在某部车内测得了22603 cfu/㎡的惊人数据,要知道垃圾填埋场的标准也仅为2500 cfu/㎡(新加坡标准)。

  此外,研究人员综合各类因素后,认为车内应该还会存在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蜡质芽孢杆菌、节杆菌和感冒病毒等在内的数十种病菌。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是致病性最高的三种病菌。

  须采取措施防止车内空气污染之害

  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车内各种配件,如隔音垫、密封件、橡胶件、塑料件、坐椅等不环保化学配方设计;第二是车内装饰,如车内地板、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窗帘等;第三是生产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等。此外长时间不清洗车用空调蒸发器,或是车内吸烟,都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

  据了解,德国最早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美国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对材料进行法律化约束要求。但车内空气质量在国内一直处于“三无地带”,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日渐增多。2011年10月27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该指南自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编制组组长葛蕴珊介绍,国家有关部门从2004年起就开始着手制定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到这次《指南》正式颁布实施已整整8年。他表示,车内空气污染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对企业来说成本肯定会增加,但是非常有好处的。

  李书福在提案中建议,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指导性标准转变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由权威部门组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那样,定期检测和发布市场上的车型,对公众发布。

  车内空气质量污染资料汇编

  (责任编辑:殷俊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