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企业需适应高成本运营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03: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张竞怡

  2011年是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小年,2012年,企业依然面临外需萎缩、产业升级等难题。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杨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为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杨力告诉记者,中国GDP增速未来“走下神坛”将是必然。他分析称,全球化、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堪称以往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但今后它们都将不同程度地被弱化,中国中期的经济推动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生产要素的迅速上升使原本的成本优势在逐渐丧失,与此同时,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定下以工业重新兴国的国策,基本放弃了以金融泡沫支撑过度需求的既往政策,再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中长期看,外部需求已经担当不了中国经济牵引机的重任。”杨力说。

  杨力认为,在外部需求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也要根据这个变化作出调整,这就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首先,分析清楚中国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产业依赖外需。该局面的形成有几个因素,第一,退税问题。这相当于国家补贴出口,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费者补贴外国的消费者。第二,营商环境。无论物流还是其他渠道环节,国外营商环境远远优于国内。经过航空、海运之后,当中国产品摆放到国外货架上时依然比国内便宜,这从侧面印证了中国营商环境之恶劣。

  从商业模式构建来看,如果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战场的话,就需要创造有消费垄断力的产品。随着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需要适应这种高成本的营商环境,适当做品牌建设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困难的过程。

  杨力指出,除了外部需求萎缩外,国内同时面临工业重型化的结束,这意味着工业化拐点的到来。杨力分析,中国的重化产业在“黄金六年”中高速发展,基本的能源、装备、材料和基础设施已能够满足工业化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此外,国内企业也擅长一些介于标准制造和非标准制造之间的行业地带。在大消费行业中,近年来很多食品业或者终端以上食品制造业的效益很好。因此,产业升级不需要一步到位,发挥中国企业专长即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