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结构性减税正当其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01:55 来源: 中国财经报

  ——访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

  □ 本报记者 刘明中

  一个时期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遭遇了一定的困难局面,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建议,以结构性减税为政策重点服务全局。

  “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我国今后不论是经济相对高涨期还是相对低迷期,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结构性减税。”贾康说,近年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如企业所得税并轨、增值税转型、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收入阶层“起征点”及改进税率设计等,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

  贾康指出,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结构性减税正是在运用税收杠杆时配之以提升有效供给、促进结构优化的鲜明导向,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和贡献。同时,当下企业界预期不好,实体经济更有信心不足、士气不振、盈利前景看淡的困惑,也很有必要运用结构性减税冲抵不良预期,支撑实体经济的基本景气水平。

  随着我国企业主体和居民个人纳税意识、公民意识的上升,税收负担的被关注度也迅速上升。贾康认为,虽然我国总体财政收入占GDP之比作国际比较不能认为已经过高,但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重过高、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过高,而由本有支付能力的先富阶层承担的直接税比重低到几乎微不足道的水平的问题,正在引发社会公众的“税收痛苦”感受,以及再分配机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这些十分需要以低收入端、小微企业端、实体经济端等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配之以其他优化收入分配的举措,来回应公众关切和顺应民心,降低恩格尔系数较高的社会群体的税收痛苦,优化分配、再分配过程,促进社会和谐。

  贾康指出,减税需要统筹兼顾、考虑财政承受能力。我国财政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继改革开放前十余年“放水养鱼”、“减税让利”、搞活企业、涵养财源之后进入收获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恢复性增长延续至今,财政实力随综合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而显著上升,2012年这一比重的名义指标有望升为22%左右,加上其他政府财力收入,全口径的宏观税负约达32%左右。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的前提下重点实施结构性减税具备现实可能性。

  那么,这种结构性减税的着力点在哪里?贾康提出了如下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在进口环节适当地、有选择性地降低关税。今年财政部门已经布置600多项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下调,有利于降低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

  第二,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已于2011年秋天明确宣布,需在各地尽快形成实施细则,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第三,上海于2012年1月1日先行先试的增值税扩围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可消除三产、建筑安装、交通企业的重复征税因素,鼓励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进而改进服务提振消费、转变方式惠及民生。应该在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积极扩大覆盖面,直至最终对统一市场全覆盖。

  第四是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改项目和可界定的创新活动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等,应该积极地适当匹配所得税抵减、增值税和营业税降低税率、相关融资支持的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措施。

  第五,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的同时,清理、整顿相关的物流收费和降低其他实际负担,以利于改进基本民生。

  第六,在个人所得税深化改革中,应该创造条件结合“综合收入”和“加计扣除”等机制,针对培育中等收入阶层这一重要方针,体现更为有力的结构性减税安排。

  最后,贾康指出,结构性减税并不代表我国税收改革任务的全部,资源税、房产税等方面的改革,很有必要得到统筹规划和设计,和各种结构性减税措施良性结合、相辅相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