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倒逼 加贸企业负重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07: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海关进出口增减情况一览表中,代表出口额的蓝色点线自2011年7月至今走出了一个“M”形曲线,多家机构作出了中国出口增速下滑态势已确立的判断。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对外贸形势也表示不乐观。“我的看法比较悲观。估计今年我国出口增幅可能降至1位数,因为欧盟市场的出口数据下滑得很明显。但我们也有可能转变这个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对记者表示。
其实,占据中国外贸企业总数过半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其代工的特质,往往能最快感知外需冷暖。
为了生存,多数加贸企业已默默踏上转型升级之路。
值得提及的是,提升加工贸易已经被写入《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中。日前,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该意见,并提出,鼓励加贸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我国本土企业进入加贸产业链和供应链,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企业承压
“我们盯着宏观数据,却忽视了经济活跃度、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长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对本报记者说。“虽然出口增幅还将继续下探,但避免最糟糕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增大。一方面,欧盟正在采取更多措施救助低迷的市场;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近几个月也在往好的方面转变。我们对外需大幅下滑的预期比此前稍显乐观。若不发生大的意外,今年进出口增长可达10%。”张小济说。
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了上千家出口企业。张小济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大部分盈利状况并不理想,综合成本的上升令他们并不强大的承压能力达到了一个极限。
根据调查结果,企业普遍反映综合成本上升是目前最困难的因素,欧债寒流造成的订单下滑则排在了后面。很多企业甚至觉得现在比金融危机时还困难。
记者此前采访过的多家加工贸易企业负责人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无法控制的,这个幅度为20%~30%。
新形势下,加贸企业若不加快转型升级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将很难承受成本变动的压力。外部环境稍有变化,企业就会痛苦不堪。
负重前行
外部环境的倒逼,客观加速了加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毛蕴诗对记者说,在加工贸易遭遇欧债危机时,一些城市受冲击比较大并能不代表整个珠三角地区都遭受重创。
珠三角经济投资多元化,并且外资企业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欧债危机带来的压力。比如,顺德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出口品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大增。“中国人口和就业压力大,加工贸易必将长期存在。我们应当重视它。”毛蕴诗说,“转型升级的路径较多,其实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
毛蕴诗曾参与调研了海峡两岸多家加贸企业的生存情况,认为从贴牌代工生产(OEM)到委托设计加工(ODM),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的路径,也不是每个企业都走得下来。
很多加贸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创新方式。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大户,比如广州互太纺织公司,通过降低产品投入与消耗来缩减成本,在减少对煤消耗的同时,开始实施染料助剂无磷化采购以节约用水。
还有一些“隐形冠军”也悄然实现了转型升级。
广东顺德市一家名为东菱凯琴的家电制造企业,电热水壶、咖啡壶等小家电贴牌生产量全球排第一,每年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靠着资金与技术积累,东菱凯琴获研发能力大为提高,成功实现了从OEM到ODM的转变。
此外,东莞外资台升家具是加工贸易企业反向收购成功转型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台升家具来华投资,以OEM方式积累资金,然后在美国建立自主品牌,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该公司收购了美国一家家具企业,完成了向自有品牌经销(OBM)的转变,台升自主品牌占据了当地60%的市场份额。目前,台升家具已成功收购了4家欧美企业。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