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国企民企共同携手 中国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2: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纪睿坤 2012-03-07 02:28:54
对于位于北京会议中心经济界别的委员来说,“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能是这几天小组讨论中最为常见的交锋话题。
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关于上述问题的解答更具代表性。
3月5日下午,在政协某小组讨论之后,刘永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困境问题,刘永好认为主要体现在融资难上,尤其是小微型企业融资难,刘永好开的药方是,“萝卜加大棒”。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支持民营企业贷款,但是银行始终在执行上打折扣。刘永好建议,中央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比如商业银行拿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资金转向扶持民企,尤其是三农企业、小微企业。
民企融资难
《21世纪》:你的提案中涉及支持民企发展,作为民企的代表,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刘永好:一方面,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民企“手头”吃紧,成本压力凸显;另一方面,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和狭窄的外部融资渠道,民企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更难满足,生产压力非常明显。
可以说,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世纪》:从去年开始,国家也已经强调不断加强对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什么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还这么难?
刘永好:的确,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四大行,都提出了加强对民企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实际的操作上,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从大银行的角度出发,相比动辄十亿的大企业融资,十万的中小企业融资耗时长、成本高,风险也大。因此,银行还是更愿意受理大企业融资。
另外,银行认为将款项贷给国企是很安全的,认为因为国企代表国家,给他们贷款是服务国家,亏了也是国家的,而若贷款给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如若亏了可能会被认为银行与这些企业有利益交易。也就是说,相比民企,国企的贷款的债务和偿还风险,银行所担的责任更小。
《21世纪》:是不是说,现在存在一个“国进民退”的现状?
刘永好:不能因为国企贷款融资多,民企贷款融资少,就定义说,“国进民退”,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不断的改制下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得以蓬勃发展,成为解决75%以上的就业人群的主体。应该说,是国企和民企共同进退。
民营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肌肤和血液,国有企业也一样离不开民营企业,只有国企和民企共同携手,中国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突破“玻璃门”
《21世纪》:虽然国企一直在改制,但一些寡头的大型国企的垄断局面依然没有改善,您觉得如何打破国企垄断,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同进退。
刘永好: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存在一些潜规则和隐性壁垒,比如,某些资源性的行业设定准入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很难进入。尤其是对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因此,政府可以适当放开民企进入某些领域的准入制度。
另外,在融资环境方面,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较为迫切,但是针对他们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很有限,政府也需要尽快的建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
《21世纪》:你今年两会的提案中,也特别提到了“落实非公36条支持民企发展”,您的建议是?
刘永好: 约占全社会就业人口10%-20%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包括企业高管),占用了30%-40%的各种资源,上缴了50%-60%的税收,提供了60%-70%的社会产品及服务,解决了新增就业的80%-90%,创造了非常了不起的业绩。
但是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仍感到很多问题,虽然新36条意见颁布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碰见“玻璃门”,新36条的方向是对的,但还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
《21世纪》: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刘永好:虽然“新36条”从方向上明确银行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但在实际的执行上,依然存在诸多困难。
我建议,中央实现“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比如商业银行拿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资金,转向扶持三农企业、小微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并对相应的银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和营业税率,让银行得到优惠,减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