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坚守主业谋长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6: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就不能不谈企业逐利的特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虚拟经济。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坦言,即便如万向这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稳定的市场份额的大型民企仍然只能实现“10年一个‘0’”的增长。与投机市场上动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相比,差距甚大。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欧债危机又来势汹汹,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上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受到多重因素挤压,许多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面对投机市场上的高回报,大量民间资本流入其中,许多本应坚守实业的企业也做起了高风险投资。

  作为市场主体,逐利是企业的天性,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应当看到,“利”不仅有大小之分,更有“长远”与“短视”之别。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是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得出的论断,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下降、产业升级较慢、部分资金从实业转向投机市场现象作出的部署。究其根本,就是要引导企业从“短视”的追逐热钱回归到“长远”的理性发展。

  提出坚守实体经济,立意高远,落脚扎实。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所言,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虚拟经济是分配财富的。没有财富,何来分配?

  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实体经济又是国民经济的立身之本。它不仅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中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行驶在快车道上,创造了年均增速8%以上的奇迹。高速增长的经济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

  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还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坚实,而实体经济在此间扮演的是抗击风险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蝴蝶效应”凸显。很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一个国家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屹立不倒,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必须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

  总之,企业是要逐利,但不能仅仅逐眼前之“小利”,明日之“短利”,更要逐国家发展之“大利”,民族振兴之“远利”。只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企业和国家方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