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评:提早筹划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21:4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此次“两会”召开的国际背景比往年更为复杂,因此,我们应提前跟踪、研究欧美国家的经济走势并做出预判。

  2008年以来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质上源于产业危机。现在可以说,本轮以寻求成本降低的全球产业转移扩张大潮在历经十年繁荣后实际已经结束,“中国制造”成本的走高终结了西方低通胀、高增长的所谓理想经济社会,消费收缩并贴近市场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很可能迎来滞胀并艰难修复公私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十年经济低迷期。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有些人对此问题认识程度依然不深,而利益格局的固化,还将共同迟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尤其在当下,如同加入WTO般的外部压力机制尚难以建立,引发危机的诸多因素不断纠结和复杂化,我们可能受困一场金融或产业危机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言论并非耸人听闻。

  毕竟,全球信用链“去杠杆化”以及欧美“再工业化”将持续打击世界级产能规模的“中国制造”,这不是仅扩大内需就可消解的。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还在持续,政府和银行陷入基础设施建设仍难以自拔。

  环视全球,美国“再工业化”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但美国长期战略目标并不在于发展制造业就业,而在于发展相关制造业的服务业,并推动服务业贸易的全球化。而美国的产业界已经通过IT技术完成服务贸易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的搭建,服务贸易将取代产品贸易改写全球贸易版图。

  但是,我们由于忽视了相关制造业的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与产品贸易相比极不协调,并已导致连年逆差,而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更使得“中国制造”难以升级、相关制造业的服务业也难以发展。

  尽管发展相关制造业的服务业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命门”,但一些僵硬的政策却让人忧心忡忡,比如,在跨境金融结算和外汇结算领域,尽管这些改革可能无损于国内任何利益集团。如果连这些毫无风险的跨境金融结算和汇兑业务都不敢向境内金融机构放开,那么中国的银行业何时才能从境外金融机构手中接过海外理财业务?而近年来境内居民的海外理财需求已经越来越庞大。

  问题的原因显然源于国内各界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并不深刻的认识,以致于政策多次出现反复,并无力推动有效的改革。而唯有从产业危机上去找原因,才能做到从容应对。

  首先,要极为警惕城镇化发展,长期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并积极遏制基础设施投资的超前消费,消解平台贷可能给地方政府和银行带来的不良贷款危机。

  其次,在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上,一是要适应贴近市场的全球产业分工新趋势进行产业转移。二是要完善并优化国内供应链,国内要长期保持制造业高中低全产业链生产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也有利于维持就业继而带动消费增长。三是要发展相关制造业的服务业,同时尽可能增加全球服务外包份额,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升级。四是要把产业升级建立在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之上。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创新,真正起到国民经济基于产业的作用,带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要充分认识到信用货币的局限性,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汇率大起大落损害国民财富。与此同时,为与产业升级和相关制造业的服务业发展相配套,中国还须开放金融市场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把民间借贷纳入到正规金融的框架中,充分动员社会资金为国民经济服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