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恢复秘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1 来源: 中国经营报俞天任
2011年3月11日,一场九级地震袭击了东日本。这次地震直接袭击了东京周围的两大工业地区。这些地区是日本的钢铁、化工、石化、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集中的地带,而这些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日本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那一部分。
日本制造业还能恢复吗?全世界都在以怀疑的目光看着日本。但一年过去,地震灾区的产业现状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地震发生之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表了对65家大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这65家大企业在灾区一共有91家生产据点,4个月的时间已经让他们恢复到了地震前水平的67%。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恢复生产秩序,这可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能力。
首先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日本形成了一套很有特色的机制,政府和企业分工守备而又互相合作。
其次,日本企业热衷于搞“内部留保”。在灾难发生后,很少有日本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的问题。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就恢复生产,除了能够立即投入充足的资金之外,企业员工能够理解企业的困难,在关键时刻和企业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波音公司的生产也跟着停了下来,因为其零部件供应厂石川岛播磨重工IHI的相马工厂距离发生严重事故的福岛核电站只有50公里,所有的机器设备都被大地震挪动了位置。按照当初的估计,相马工厂恢复生产能力起码需要9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实际上只花了两个月就恢复了全部生产能力,波音公司也随之恢复了生产。
这个工厂那么快就恢复生产的秘密就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厂里的全体雇员能够像一个人那样同进退。大地震之后,这个工厂大部分雇员的住宅不是被地震毁坏就是被海啸卷走,和大多数有能力的日本大公司一样,IHI公司出面统一帮雇员物色临时住房,但IHI的“雇员”概念,还包括了计时的女子临时工。
这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这个工厂一直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几年前日本企业喜欢在国外人工费便宜的地方投资,即使在日本国内,也是能用合同工、临时工就绝不用正式工,目的是削减工资开销。但在IHI,妇女临时工能拿到每小时1500日元(几乎20美元),这是其他企业的一倍,几乎等同了一般男子正式工的工资。
正是这种政府和企业间分工有序,员工与企业共同进退,而企业又聚集了足够财力的这种“三位一体”、有效融合才使得日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