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服务小微企业:考验银行管理和创新能力 访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6:50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2012年,中国银行将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规模和节奏,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中行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两会”期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多次提及小微企业,并把扶持小微企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等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从一个侧面透露出,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和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作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首先应当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据李礼辉介绍,过去一年,中行坚决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综合统筹、控制总量、把握节奏”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本充足率、风险承担能力、贷后管理水平和外部客户实际需求,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实现合理、适度、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行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26.98%和62.34%,增速高于整体贷款平均增速12.77个和48.13个百分点。由于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去年中行中西部地区公司贷款余额占比持续提升。

  特别是针对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中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李礼辉认为,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重要的是在于银行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中行通过与战略投资者合作,研究推出了适用于中国市场中小企业的“中银信贷工厂”新模式,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客户评判标准的转变。以往单纯强调企业规模和财务指标,新模式运用财务模型并考察企业非财务信息后综合决策,强调收益覆盖风险和经营成本。二是营销模式的转变。新模式改变传统的单户、点式营销方式,先进行市场调查,确定目标客户名单,再根据名单批量拓展客户。三是审批机制的转变。对信贷业务申请实行标准化、表格化,提高专业审批效率。四是贷后管理的转变。设置全面的预警指标体系,实时监控企业经营活动。五是问责机制的转变。强调尽职免责、失职问责。六是对企业信用管理的转变。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设立信用恢复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据悉,目前“中银信贷工厂”已在中行27家省级分行推广实施。至2011年末,中行服务的小企业超过3.8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800亿元,客户数和贷款余额分别比2008年增长247%和404%,贷款年均增长71.49%。

  而据李礼辉介绍,根据小微企业的特征和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中行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目前已向市场推出了100多项适合小微企业的专属创新产品,有效促进了小微企业业务发展。

  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中行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数据显示,自2011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湖北蕲春开业至今,中行已设立村镇银行18家,服务客户2.4万户,贷款余额5亿元,户均贷款43万元,主要投向了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客户。

  李礼辉坦言,中行开办村镇银行除了作为国有大型银行肩负的责任外,“有需求、有商机”无疑是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金融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广大的县域和农村地区有望成为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品牌声誉、广泛的服务网络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则为中行办好村镇银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借助合作伙伴富登金融公司在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目前一套完整高效的商业模式业已形成。

  “目前,中国银行已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李礼辉表示,下一步中行将加大资源投入,继续在中西部地区集中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和基层,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