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热作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4:57 来源: 经济日报

  整体上我国热作产业竞争力还较弱。由于加工水平上不去,糖价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天然橡胶、木薯等生产能力不足,而荔枝、龙眼等明显过剩。热作鲜食品种多、专用加工型品种少。

  农机配套作业能力差。甘蔗机械收割搞了几十年,现在还是靠进口,许多地方主要是人工收割,一吨100元也请不到人。

  “我来香蕉园打工12年了,现在每年收入差不多6万元。”2月28日,在广西农安县那桐镇的万亩香蕉园里,37岁的香蕉工黄明艳告诉记者,因为在现代化的蕉园里做工,他已经致富,现在他的两个弟弟也从老家都结乡更名村过来做蕉工。

  离黄明艳打工的农安县那桐镇不远,南宁市金陵镇金陵村是闻名已久的香蕉专业村,金陵村党总支书记宁加念告诉记者,蕉农的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了7568元,但现在蕉农遇到了“坎”,标准化上不去,“要是有龙头企业来领头承包就好了”。

  同样种香蕉,现代化万亩蕉园与传统香蕉专业村的差距开始困扰种蕉人。这样的难题,也正考验着我国热带作物农业区。2月29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来自广西、广东、福建等8个省区的代表对热带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热作产业在科技创新和农民增收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

  我国热作产业走过一条艰苦的发展道路。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介绍,在国际上,热作栽培基本局限于赤道至南北回归线附近,热作产品中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油棕是世界第一大油料作物,香蕉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木薯是世界第六大作物,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因此热作资源不仅十分珍贵,热作产品贸易也涉及国家特殊利益。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党中央作出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重大决策,拉开了我国热作产业的序幕。此后,我国三代橡胶人突破传统种植禁区,建立了三大天然橡胶基地,到2011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万亩。1986年,为改变我国重要热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品种单一、热区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国务院作出大规模开发热作资源的决定,从此热作产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多年的发展,热作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说,目前热作从资源区划、育种栽培、植物保护、耕作机械、产品加工、科学研究到市场营销等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如天然橡胶、木薯、热带水果、香辛饮料作物和南药等。2011年热作种植面积达13356万亩,总产量19046万吨,热作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5%。尤其是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热作产品亩均产值达到1661元。以橡胶为例,现在我国自己培育的“芽接树”已经发展到第3代、第4代,由过去10年开割提高到6年开割。

  不过,整体上我国热作产业竞争力还较弱。由于加工水平上不去,糖价偏高,国内糖价每吨超过6000元,而现在每吨白糖的进口到岸价才4000多元。在作物结构上,市场需求量大的天然橡胶、木薯等生产能力不足,而荔枝、龙眼等明显过剩。在品种结构上,鲜食品种多、专用加工型品种少。而且,农机配套作业能力差,广东农垦总局科技生产处处长江海强说,甘蔗机械收割搞了几十年,现在还是靠进口,许多地方主要是人工收割,一吨100元也请不到人。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认为,当前热作产业重要的是把握好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已成为热作产品消费大国,天然橡胶、木薯和棕榈油等产品依靠进口,而且对重要热作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我国热区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热作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进程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因此,促进热作产业发展不仅纳入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和2010年还连续就发展热作产业做出了部署。

  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说,重要的是强化科技支撑。过去,广西甘蔗平均亩产只有3吨左右,通过良种繁育推广,现在平均亩产达到5吨。广西农作物的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等也应用到热作产业,使许多热作产品实现了高产高效。

  标准化生产是提升热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标准化种植已达到13万亩,记者走进金穗蕉园,这里已全部实行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从种子、肥料到收割全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公司董事长卢义贞说,通过标准化作业,蕉农收入成倍提高,公司效益大幅提升。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认为,当前推进标准化生产需要创新,突破生产经营规模狭小分散、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制约,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热作生产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