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那些在路上的人和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7 01:4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建荣

  [ 找不到、停不下却又放不了,估计是每个在路上的人都会面临的美好与挣扎 ]

  看完了电影《转山》,我并没有立刻回忆起《练习曲》,同样是以骑行为主题的电影,这时候却没有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任何信息交集,现在想来真是奇事一桩。

  本来以为我看重的是“完成一段里程碑意义的行程”,但现在想来,自己怀念的应该是关于“在路上”的“春心荡漾”。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暂时没有什么魄力抛弃一切去行走的人,也只能通过看看书、看看电影,旁观别人的故事,幻想自己的人生。

  《打工旅行》是一本很好的书,好在作者吴非就是这么一位敢于放下所有、用打工签证在新西兰过了一年别人只能幻想一下的生活的人。

  据书中描写,吴非飞抵新西兰的时候,身上只有200美元和200元人民币。300美元不到却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活下来,也许心理上的适应难度比实际情况更加严酷。

  在为期一年的打工生涯中,吴非放下复旦高才生、国内高级白领的身段,摘猕猴桃、剪葡萄树枝、学做寿司、分拣樱桃……什么琐碎繁重的活计都做,只要能赚到钱;搭车出行、换宿、车上过夜,只要能以最小的成本到达下一站,什么方法都试。三餐可以简单到用矿泉水送面包,没有想不出的生存之道,只有遇不到的窘境,真是一点也没错。

  这样的生活快乐吗?没有经历过的人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如果厌倦了国内大城市浑浊的空气、办公室缺氧的氛围、房贷、车贷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么纯粹而原始的生活确实不错。用最原始的劳力去换取每一天的生活,除了体能上的劳累,就只有精神上的愉悦了。何乐而不为?

  但是,正如前面所表,这种魄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没有魄力并不代表没有想行走的心。有些行走也确实没必要放弃一切然后才开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是演员陈坤的自传式行走日记。之所以会买这本书确实也跟作者的名人身份有关。但是,并不是每个名人写的书我都会买,《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的选材和装帧起了很大的作用。

  书的主题很简单,就是记录陈坤和1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期11天“行走的力量”的西藏之行。行走为了什么?陈坤给出的答案我也忘记了。也许就是思考。思考自己的生命,思考别人的生命,思考所有的一切。

  这本书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真实地呈现了陈坤组织这次活动的动机和执行这次活动的心情。一个明星卸下所有的防卫,住在青年旅社、和大学生争执,并在发生矛盾的时候直言内心的种种期待与不满……没有什么东西比真实更动人。

  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过的人都说那里的蓝天可以洗涤灵魂。

  但是因为怕缺氧、怕水土不服、怕这个怕那个,我曾错过一次洗涤灵魂的机会。

  回到原来的议题,人为什么要行走、要在路上?

  也许就是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个朋友曾说,骑行去中国到处看看,就是为了找到一个他喜欢的地方,然后住下来开始新的人生。

  《转山》的主角书豪选择从台湾到大陆骑行滇藏线,是为了完成过世的哥哥的遗愿。一路上,他遇到来自云南的“川哥”,同行一段时间后因伤回家;他也遇到淳朴的藏民,制作当地特色的食物款待;然后他遇到单车故障、遇到獒犬抢食、遇到高原反应等种种考验,几乎九死一生。

  故事的结尾是回到台湾的书豪收到“川哥”寄来的明信片,告知重伤未愈的他已经在身上3根钢钉的陪伴下开始了新一次骑行滇藏线的行程。

  看这样的电影,应该会有很多人开始在想,何苦来哉?

  挑战自己的极限,也许也是行走在路上的意义之一。

  《练习曲》展示的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明相环台湾岛骑行的故事。明相一路所遇,除了各地美不胜收的风景,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想借助影像制造梦想的工作者,正一心一意地将太平洋的风捕捉入镜;来自立陶宛的年轻女模特,在花莲的海边告诉他她的国家没有山;即将退休的小学女教师,向他讲述自己恋恋不舍的心情;导游兼司机的陌生人,一边和他分享盒饭,一边告诉他眼前这群下岗女工的生活……

  也许行走在路上的意义还有,通过与陌生人的短暂接触,在别人的故事中完善自己的生命。

  我还有一个朋友,生活的内容就是变。“每天都要变,不变会死!”这是她微博(http://weibo.com)上的自我介绍。现实是,一年里她换了很多份工作,我真是数不过来。每次她都会留言跟我说,“我在福州,电视台做节目”、“我在上海,出版公司当编辑”、“我在杭州,玩”、“我在福州,纸媒当记者”、“我在厦门,见见老同学”、“我在北京,玩几天”、“我在温州,开车过来的哦”、“我拿到offer,要出国”、“我在家,做广告”、“我又换工作了”……

  朋友从来不说她生活的意义就是奔波,但她就是停不下来。

  找不到、停不下却又放不了,估计是每个在路上的人都会面临的美好与挣扎。

  如朋友所言:“如果能找到尚且是未知数的自我,花一辈子也值得。那么,这短短的一年,我有什么好焦虑的呢?读书、观影、欣赏风景并用相机记录。未来留给走到当下的那个我去判断吧。生活是自己的,This is my song.”

  (作者为本报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