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死家中”是教育的一面镜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04:29 来源: 深圳商报□ 张子曈
近日,湖北十堰不愿工作的王小林日前被发现死在家中。该男子是村中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愿工作独自居住家中14年,其母亲被其打成骨折后失望住到女儿家。男子像野人一样生存,不在厨房做饭,冬季只吃生蔬菜,而村民否认其患精神病,怀疑他是饿死。
据了解,王小林日常和人们谈论时政时有板有眼,有理有据,且平时和村民一起打牌下棋,根本不像有精神病的迹象。而且,就在此前,还有人从窗户中看到王小林在家“脸又黑又瘦”、“手瘦若鸡爪”。正如村民分析的那样,这个整天无所事事,全靠别人接济或直接到别人地里生吃蔬菜、花生、玉米棒子的懒汉,很大可能是因饥饿而死。
问题是,这个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优秀学生的王小林,为何走上如此令人不解的道路?据悉,王小林自小便“非常聪明,很有悟性”,小学时“一直当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时“成绩很优秀”,且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在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如此一个自小学以来一直都是“好学生”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一所中专教学,因“不满学校的安排”,没多久就不干了,而且,从此回家后很少帮母亲干农活,因此事还和母亲发生争吵而将母亲打成骨折,失望的母亲因此住到了母亲家,一住就是14年,直至这个懒得出奇的大学毕业生因饿而死。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这个非常聪明、四肢健全、学识颇丰且并没有精神病迹象的大学毕业生,并不会傻到“饿死”的地步,导致其如此结果,说到底还是这个“优秀学生”其多年来因“优秀”践行应试教育而最终成为牺牲品。很容易想象,当年,王小林因学习成绩的优秀而始终受到周边所有人的追捧和呵护,这无疑步步加剧了他的孤芳自赏和高傲自大,因此,包括亲人在内为他的学习付出多少,他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他在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姐姐为他早早辍学,他不为所动;读大二期间父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也都瞒着他,他无所感动;甚至最后将自己的母亲打成骨折去姐姐家里住,他依然没有忏悔和反思……在他自小就开始的漫长的过程中,他生活奋斗的惟一目的是获得好成绩,是别人眼羡的奖状和鲜花。而他的这种“优秀”,在家人、教师还有村民的功利教育心态下,自然值得褒奖,因此大家始终宠着他呵护他。而王小林也慢慢将这种处处受宠的日子当成一种享受和习惯,因此才有了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不满学校安排而辞职,才有了不想干活与母亲争执时将母亲无情打伤,才有了此后什么都不干整日无所事事,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也“心甘情愿”,直至最后活活因饥饿而死。
与其说,王小林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如说,是一向对其宠爱的环境的逐步培养而造成的,是“惟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造成的。
可怕的是,如此沉痛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土壤依然存在:由于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社会知识,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成绩”,因此,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依然把学生培养成“两脚书柜”,成为“考试高手”,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如此功利教育,严重的扭曲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尽管当前素质教育被提得格外响,但在一张试卷决定人生的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下,真正的素质教育对无数学子、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类似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不能适应生活的人依然会广泛存在,类似悲剧依然可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