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待生活臭的态度决定了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18:58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你的生活……臭吗?

  对待生活臭的态度决定了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于生活臭的态度。

  文|CBN记者 陈锐

  插画|李婷婷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我们绝不是做八卦状,想要去探究你真实的生活“味道”,你知道,我们在这里一贯关心的,其实是公司人们的精神生活……

  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形而上的新名词:生活臭。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最早在《十宅论》里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他所针对的其实是1970到1980年代的日本社会。他认为的生活臭既是那些充满了日常味道但欠缺设计感和时髦度的生活用品,乱糟糟的居所氛围,也是人和居室因为长期家庭生活而产生的与社会的脱节味儿,有抽象的还有具体的,属于生活不可回避的副产品。

  通俗来说,“生活臭”有一点像“老人味”,也就是说,它也许并没有真正的气味可循。它可能是晾在窗前的衣服,散在墙角的拖线板以及缠绕的电线,不洁白的抹布和不好看的碗碟,布满吸盘式塑料储物架的浴室,擦不掉水渍的脸盆水龙头,虽然没有坏但真的不想再用的东西,以及孩子和宠物的一切痕迹—你应该深感共鸣了吧—反正家里面一切不好看却少不了的东西统统都散发着“生活臭”。

  再抽象点儿,所谓生活臭应该就是生活的另一面,或者说是我们想掩饰和逃避的那些生活断片,有时候它们是一些真实的物件,有时候它们是由真实物件而引发的某种联想,联想到那些被我们排斥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说穿了,这就又回到选择生活方式的问题上,我们对待生活臭的态度其实决定了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间,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对于生活臭的态度。

  尽管总体来看,生活里的臭无非都是那些,但处于不同生活阶段和社会阶层的人,还是会有不同理解。

  比如社会新人喜欢个性和变化,讨厌秩序和安定,所以那些能让人联想到“稳定的生活”这一类的物品,都充满着生活臭;而对刚刚建立新家庭的年轻夫妇来说,生活臭可能正是家的味道,向往温馨浪漫的主妇们挖空心思要把居室装扮一番,确切的目的可能并非是为了除臭,而正是在对自我强化家的概念。

  所以这还是个态度问题,一切取决于你的“嗅觉”。这里所谓的嗅觉,可不是指你真的用鼻子去闻到什么味道,而是指你内心对于生活臭的标准和判断办法,取决于你是把生活臭当成敌人还是朋友,与此同时,你的“生活臭雷达”才会选择究竟该处于打开还是关闭的状态。

  以人类心思的细腻和敏感度以及自我保护机制,在察觉生活臭的同时,自然也能发明一些除臭的办法。鉴于前面提到的这属于生活态度的范畴,大多数除臭法就算表面看起来是用物质在解决问题,其实也还得算心理疗法。

  比如住在连厨房也没有的单身公寓的年轻人,仍然会选择一个高科技设计的精美面包机来一扫正处于人生过渡期的不确定感,而追求品质生活的都市单身贵族,突破口则在一盏台灯或是一把名贵的设计师椅之间,其中任何一款都可令他们抵挡所有生活臭,产生重返芬芳美好生活之感。

  这么一看,隈研吾在书里讨论的10种日本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即便放在今天的中国,也还是行得通。而假如要来个对号入座,我们简直可以为自己和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找到位—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一直在与生活臭做斗争呢?

  单身公寓派

  年龄:20至25岁/单身

  人群特点:处于生活迟滞期(心理学上认为青年尽管在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已发育成熟,但还不具备踏入社会所需的责任感,无法承担相应的义务的这种状态),认为目前一切都是临时状态,而真实的生活也许是从婚姻开始,也许是从就职开始,总之还没有开始,所以有一种旅行感和游荡感,喜欢变化,不喜欢安定,不喜欢一切与“真实的生活”挂上钩的物品,也不大会对居所产生家的感情。

  居所情况:租住单身公寓或与人合租一套小公寓

  居所风格:因为租房和临时心态,所以单身公寓派的房间通常没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反而是明显的过渡感。此外高科技或是后现代的除臭工具还造成了一部分整体违和感。

  对生活臭的态度:对于单身公寓派来说,那些无法妥善处理的生活必需品都会带来生活臭。而一旦出现生活臭,就意味着旅行的结束,所以生活臭是不祥的。比如一套家常款的碗碟餐具,又或是长相普通的饮水机,都远远透着令人讨厌又无可逃避的居家味儿。

  除臭办法:租住单身公寓的人脱离生活臭的办法是,购买高科技设计或是后现代设计的生活用品,比如名师设计款的面包机和咖啡机,甚至是后现代风格的吸尘器都能充当除臭工具。因为这些物品的本身已经“脱臭”,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房间里,也不用担心与房间的风格是否统一,还能抵挡别的生活臭。

  因为对单身公寓派来说,“统一的美”和“一贯的价值观”之类,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实现,但任何时候指的是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脱离狭小的出租屋之后的任何时候,而非现在。

  咖啡吧派

  年龄:25至35岁/单身

  人群特点:尽管也是处于生活迟滞期,但这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经验和经济基础,享受目前单身生活的同时,对真实的婚姻家庭生活比较抗拒。喜欢有设计感和个性的物品,营造孤独但有品位的都市单身贵族感。选择家居风格时,他们会排斥代表着富足而朴素的北欧款,更倾向浪漫但爱享乐的意大利款。

  居所情况:自购公寓或租住比较高级的公寓。

  居所风格:个人风格非常明显,会通过精心设计的小道具和精确计算过的照明效果,来设置一个精致的场景。椅子和灯,是咖啡吧派最愿意花心思的物品,因为这类东西一两件就能说明问题,包括经济问题和审美问题。

  对生活臭的态度:单身贵族的生活在工作和社交之间不断转换,真正待在家里的时间可能并不多,那么所谓整理和除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不管在家里放了几把设计师椅子和几盏明星款台灯,生活臭也难免会溢出来。请一位钟点工阿姨来帮忙或许能缓解,但其实阿姨也是生活臭的一部分啊不是吗?

  除臭办法:生活臭绝对是咖啡吧派的敌人,所以他们的办法就是隔离。比如把厨房和卧室这种集中生活臭的地方,安插到自己和客人都看不到的地方,或者尽量弱化它们在家里的视觉效果,干净清香的客厅就能避免被生活臭所污染了。咖啡吧派的客厅道具通常有,且仅有几张椅子(或者沙发)、一张桌子、音响设备、电视机、电脑、花瓶、一两盏灯,以及……宠物。

  美克美家派

  年龄:35至48岁/已婚

  人群特点:资深中产阶级,主妇以全职太太居多,有稳定和优越的家庭和经济基础,对所谓个性的追求次于前面几类,能够从正面来接受家庭生活。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对身份定位也有要求,向往欧美般的高质量的生活。

  居所情况:自购的能接到地气的独栋房子,或3室以上大公寓。

  居所风格:显示优越生活的美式乡村风是这个人群的主打选择。厚重感和原木材质缺一不可,个性反倒不被强调,更讲究的是气场,而类似柳安木装饰过的扶手栏杆则强调的是身份。

  对生活臭的态度:当美克美家派把一贯的世界观带到生活臭这个问题上时,显而易见的局面就是考虑如何堂皇体面地解决它。

  除臭办法:开放式厨房、厨房旁边的早餐台、干湿分离的洗手间以及步入式衣帽间等,都是他们的除臭办法,既符合他们的世界观,也符合生活水准—为什么要遮起来呢?生活哪里臭?

  宜家派

  年龄:25至38岁/已婚

  人群特点:正好结束生活迟滞期或者结束了也没几年,进入婚姻,开始面对真正的家庭生活,人生从此进入稳定期。

  宜家派通常受过高等教育,中产或准中产,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但注重实惠也是一个大前提。在某种程度上有从众心理,偏好简约的同时也喜欢温馨,总体来说喜欢有个性的产品但又不愿意太特立独行,于是宜家产品成为保险系数最大的选择。

  居所情况:自购的一套2或3居室的公寓。

  居所风格:往往是主妇们的喜好决定了家庭的风格。因为正式居家,在美感之外还多了方便实用这样的诉求。而玄关和厨卫这样生活臭最集中的地方,就因为特别的家庭象征意义而被主妇们特别重视。温馨和混搭是突出特点,热爱植物点缀,热爱织物。

  对生活臭的态度:宜家派对于不洁和混乱尤其敏感,因为刚刚建立的家庭秩序不容破坏。但既然生活臭难以避免,宜家派于是也认为它是不可或缺的特别的家庭气息,比如被过多擦拭的不锈钢灶台,或是始终有水渍的洗脸盆,或是始终挂着衣服的内阳台……他们甚至不排斥这些生活臭永远存在家中。

  除臭办法:对宜家派来说,生活臭就像朋友,亲切多过讨厌,所以他们选择用一些温馨可爱的装饰物来掩盖。以卫生间举例,可能是地垫上摆着专用拖鞋,马桶盖上也套着套子,毛巾有挂钩,芳香剂永远芬芳,门把手上有手套,甚至马桶上方还有装饰画……

  除臭地标

  玄关

  是家的入口,也是区别家人和外人的过滤器,一个相当关键的除臭点。

  卫生间

  你懂的,这里除了有抽象的臭,还有具体的那种臭……

  厨房

  油渍和水渍基本不可避免,还有吸油烟机这种生活臭的集大成者。

  阳台

  因为是角落,通常挂满了内衣内裤,或者被从其它角落转过来的各种零散的生活臭填满。

  饭桌

  很容易在方圆2平方米内都弥漫着一股油味儿和饭菜味儿。

  储藏间

  顾名思义,这本来就是收藏生活臭的地方。有的家里,大衣柜和壁橱之类也算。

  卧室

  很容易乱糟糟,也很容易充满起床气的地方,藏有很多隐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