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沈阳民办教育走进“春天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程景亮孙智

  “官学的任务是传承,而创新、改革都是由私学而起。”资深教育专家、沈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于永昌,对沈阳民办教育发展的“春天”满怀信心。从“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如今已经成为沈阳教育体系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并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需求和供给创造复合效应

  “民办教育既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有效资源供给,又极大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选择性需求。”于永昌表示,民办教育在推动沈阳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沈阳人对民办教育的认知始于“私立学校”和“补课班”。30年前,为应对此前生育高峰带来的大量适龄儿童就学难题,沈阳诞生了大批学历教育民办学校,同时,以文化课补习为主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共同构成了当时沈阳民办教育的主体。

  进入本世纪初,沈阳民办教育迎来了第一轮黄金周期,民办教育培训市场逐渐形成主文化课辅导类、外语培训、艺术类辅导、早慧教育(早教及幼教)、职业教育等几大门类。

  同时,市场仍在不断细分,其中仅外语培训类辅导包括了幼儿启蒙英语、课辅英语同步教学、职称英语、出国考试类语言培训、成人商务英语课程等10多个类别的英语课程。

  沈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沈阳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注册1036家,教职工10754人,固定资产总额达3亿,全年培训55.8万人次。

  于永昌认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实践顺应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发凸显,沈阳民办教育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态势。”他说。

  品牌建设破解发展瓶颈

  彼时,由于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粗放、无序竞争等先天不足,导致行业意识和公平性意识较弱,教育模式相对单一、教育质量缺乏有力保障。如此种种,沈阳民办教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

  于永昌对此的回答是“苦练内功,树立品牌”。事实上,从早期的名师形象到今天的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后续服务等众多因素在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沈阳民办教育的品牌建设逐渐变化,并呈现向产业化靠拢的趋势。

  在于永昌看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轻资产、重理念,提供的是一种概念化产品服务。以服务型教育为主导的后工业时代,教育更是已经被消费者当做一种消费理念来理解,从前台接待到教师授课,再到课后的跟踪,都属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范畴。

  于永昌认为,品牌建设可以推进行业的优胜劣汰,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进行业规范化,进而提高教育服务的品质,让消费者在一个高标准上享受教育服务,而最终的受益者将是学生本身。

  与此同时,于永昌指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扩充资本的过程中会遭遇诸多矛盾,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坚持诚信办学,不断完善机构自身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资质,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此外,于永昌表示,摆脱家族式管理,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分层推进、分类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发展模式,细分市场寻求差异化办学模式也是沈阳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理性发展回归教育本源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纲要》提出,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据有关专家测算,完成2020年《纲要》所提出的任务,需要教育总投入占当时全国GDP的7%,到2020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如果能达到占GDP的4.5%,即完成整个教育的总体任务,仍将有相当于GDP2.5%的投入需要民间资本完成。

  于永昌认为,《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将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迎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当然,还有更多的诱惑。有投资机构预测,未来15到20年,教育培训行业将继互联网之后,成为资本与人才的宠儿,新一轮的全球性投资热将出现在教育培训行业。

  这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教育与培训行业共发生创业投资(VC)投资案例12起,投资总额为11692万美元;私募股权投资(PE)投资案例共发生8起,投资总额为6988万美元。

  于永昌认为,在投融资过程中,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将面临政策和异地扩张的双重风险,因此民办教育机构要冷静面对资本在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里引起的扩张热、并购热和重组热,合理把握公益性与合理回报之间尺度,坚守教育公益性第一位的底线,更多关注教育本身,把为教育事业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