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编造"血汗工厂"的"说谎者"提醒我们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13: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前,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发表声明,称其《美国生活》栏目今年1月通过采访独白演员麦克?戴西的“亲身经历”,“揭露”装配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中国深圳富士康公司“雇佣童工”,但是最终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内容纯属杜撰,引发国际媒体对“说谎者”麦克?戴西的批评和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反思。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的原则也并非难以恪守,新闻生产流程之中任意环节“一分钟的较真”,都不会使“新闻”变“旧闻”,反而会为媒体赢得声誉、收获尊重。然而,面对巨额商业利润的盲目驱使,再加之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角力,西方一些市场化媒体往往会选择直撞新闻伦理底线,甚至彻底背离新闻职业道德。

  另一方面,有了“偏听偏信”的受众,才有杜撰产品的市场和销路。不可否认,即便在信息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西方国家的一些人脑中依然残留着冷战思维,习惯于被媒体们带上“有色眼镜”再来观察中国,一些媒体对中国问题的“凭空想象”由来已久。《纽约时报》19日发表批评文章指出,“美国各种媒体模糊报道中的新闻事实和戏剧效果需要审视”。

  虽说“身正不怕影子歪”,但虑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古训,我们仍须承认国际新闻战场的重要性,仍要认清“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时不时冒出的“说谎者”提醒我们,要牢牢把握舆论战的主动权,务须推开新闻传播的“另一扇窗”——

  自媒体时代,两个“舆论场”的共存也改变了传统媒介生态。一味的道德说教,无异于掩耳盗铃、盲人摸象;单纯的事后辟谣,不利于主流媒体的权威与公信。谣言不尽止于智者,更是止于真相,止于政府信息公开,止于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试想:当真相不再模糊,当事实不再遥远,有谁会选择“道听”与“途说”?

  推“窗”后,我们更需“刚柔并济”。在当前的国际宣传格局中,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类利益相互碰撞。如何缩小设备、技术、手段与国际一流媒体的差距?如何增强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尤其是能否打造出具有重大国际舆论影响的媒体组织?这些硬件上的答案都将决定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的走向。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近年来,从纽约时代广场的宣传片,到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走出去”的中华文化获得了世界的认可。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升国家“软实力”,让文化产业与新闻传播相得益彰,也不失为在日益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抵御谣言、展现风采的一条捷径。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