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营企业家最大责任是呼唤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16:06 来源: 《浙商》

  文 │ 本刊记者  金少策  胥晓莺

  “融资难、税负重、成本高,这些都不是民营经济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民营经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改革红利’正逐渐丧失。”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 (私) 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的话令现场一片寂静。

  3月10日晚上,北京。由《浙商》杂志、全国商人媒体联盟联合主办、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支持的 “2012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研讨会”上,王忠明跟在座的嘉宾说。

  那么,民营经济迫切需要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直敢为人先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又将如何保持先发优势?几位应《浙商》杂志之邀而来的知名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代表、各地商人媒体负责人共40余人莅临研讨会,针锋相对,各抒己见。一场高端脑力激荡让会议持续到晚上10点多还不能结束。

  研讨会期间,专家和企业家们对本刊3月上半月刊中两大专题——《减税!!》、《悬崖——吴英案中案》作了热情的肯定,认为说出了企业家们的心声。

  出席研讨会代表、委员和专家

  辜胜阻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许善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王忠明  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刘  桓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

  陈乃醒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

  江连海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证监局原局长

  叶  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陈光标  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林中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集团董事长

  刘  武   全国人大代表、宝供物流集团董事长

  陆亚萍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

  张雁峰  吴英案代理律师、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民营企业家最大责任是呼唤改革

  辜胜阻 体制创新要跟上民营经济步伐

  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我去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对中小企业做调研,发现“僵尸”企业越来越多,都是以实体企业名义融资投向非实业的。中国经济产业空心化出现了苗头,民营经济的前瞻性风险已现。

  问题的根源是体制创新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金融体系垄断程度太高,用工成本过高,找不到人,用不起人。我建议,第一是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新36条”细则即将出台,希望能解决投资渠道的问题,将民间资金从魔鬼变为天使;二是融资环境,最关键是民间金融的阳光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民间金融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阳光化才能规范,场外交易无法监管。要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比如台州的泰隆银行;三是改变用工环境,我们看到农民工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这结构性的矛盾要改变。

  王忠明 改革红利已被吃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证明,民营企业是最大受益者。民营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赖改革开放的深化。现在民企的生存环境比较艰难,招工难、融资难、税负重、成本高等问题严重。

  但这些还都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根源不在民营企业。吴英案出现后,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力挺“留吴英一命”,我赞同张维迎的良知,为企业家疾呼,但是心里有莫名的悲哀。政府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给民企创造有利发展的制度环境,但是目前看来,我们又能够用什么让民企安心?

  现在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带来的红利,但是现在改革红利已经快被吃光了。再过几年,情况会更严重,企业和政府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赵林中 不改革更有危险

  不可否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自然生态失衡和社会经济生态失衡的问题,这种“失衡”已隐隐侵害到每个人的生活,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当前,社会变革的观念已“水涨船高”,政府部门应“顺水推舟”,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更有危险。发展速度可以慢一点,但改革不能等。对于改革者来说,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叶青 给中小企业平等待遇

  要给中小企业平等待遇,打破行业行政限制,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进入政府采购,而大企业又占尽了渠道。最近武钢开始养猪种菜,这让我很意外。十几年前,武钢剥离非相关产业,十几万的钢铁工人最后只剩下6万人。国有企业本身资源实力都比民营企业强,有钱也应该去做一些民营企业做不了、不想做的行业,而不是与民企争利。

  减税5000亿够不够

  许善达 今年希望达到5000亿元减税规模

  我很赞成中小企业减税的力度要加大。中小企业减税最大的好处是保持社会就业和稳定,让中小企业、个体户安居乐业,但是靠这些减税,企业和个人是发不了财的。企业的招工难无非说明一点,原来依靠低工资的生存方式,已经差不多走到头了。招工难是低工资水平上的招工难,每个企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原来的低成本已经过去了,今后将是处在工资水平逐渐上涨的时代,这些都在考验我们的企业。

  我们国家的减税政策,早已陆续出台,但是一些扶持企业研究开发的带有导向型的减税政策,很多企业都享受不到。所以企业也要搞转型升级,让自己达到政策扶持的要求,领会目前的减税政策,抓住时机,对企业长治久安也是有好处的。去年预算报告里减税是3000亿元,最后只减了1000亿元,今年预算报告里做了3500亿元的减税规模。我觉得应该可以再多减点,可以达到5000亿元,因为去年税收有超收。去年,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已经享受到减税优惠,但幅度还太小,尤其是小微企业。下一步的减税方案已经在“路上”了,上海营业税转增值税的试点很快就会在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展开,试点推进速度要比外界想象得快。

  叶青 税收应按周期调整

  我不太建议结构性减税,有增有减,这是给每年税收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减税应该分两种:改革性减税和政策性减税。改革性减税,是将不合理的改掉。这个是必须做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比如机场建设费征了20年,去年收了140多亿元,像机场建设费这样临时性的、克服困难式的政府性基金在我国还有20多项。当初开征初衷是扩大积累,压缩消费,但目前国家财税已经比较充裕,这部分费用应该梳理一下,该改的改,该减的减。政策性减税,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相应调整税收,比如经济遭遇困难时,就应该适当减税。金融调控都是周期性的,但财政调整几乎都是直线的。

  刘桓  对民企阶段性免税

  对民营企业要阶段性免税。去年我们去西班牙考察,当地也遭遇很多中小企业开工难以及失业等问题。西班牙政府拿出资金,每个开办企业的人,只要解决20人就业,就给2万欧元。如果不倒闭,这钱就是你的,鼓励企业创业和解决就业。公司好好经营不怕纳税,企业不是怕纳税,是怕纳不起税。

  中小企业是弱者,为大企业提供配套,订单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小企业生存难是有体制性的,融资难是因为缺乏抵押物,我们的方向应该是银行要有公益性的贷款,但是这样做需要政府贴息,改变财政政策,中国改革需要大智慧。

  吴英是创业榜样?

  陈光标  吴英应该从宽处理

  吴英是“80后”青年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应该从宽处理。此案也没必要拖那么久。如果我们的体制鼓励创新,鼓励转型升级,吴英案也不会发展成这样,企业经常被拖死。我建议给企业减负,对微型企业要减免税收,对投资公司和融资公司增税。800个实体企业员工不如80个人搞房地产的利润高,80个搞房产的不如8个搞资本运作的收益大,现行税收结构是不平衡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要抓源头,要抓交易成本。目前看来,国内隐形交易成本太高。企业利润基本上都被对冲了,要解决交易成本的问题,民企才能有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张雁峰  吴英行为不构成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但是首先吴英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不属于“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其次,吴英没有“肆意挥霍”资金,集资的款项绝大部分用于公司经营管理、购置房产、房地产开发、购买股权、购置汽车等,都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事业;最后,吴英不具有“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吴英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无力返还资金,并非赖账不还。

  另外,吴英是本色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有的贷款是以公司名义进行的,有的虽然以个人贷入,但购买的财产包括厂房、设备、汽车等也确实用于公司,所以应当认定为公司行为。

  江连海 融资环境要改变

  现在民营经济总体上市场需求有缩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融资环境恶劣。解决前两个问题可以通过税收来解决,但是融资环境,却需要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来实现。我们的金融改革应该允许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国家应该出资,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不向大企业贷款。另外,我建议,国有银行应该拨出资金只向中小企业贷款,国家给予贴息支持补贴。还有,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柜台交易为基础的场外市场,让中小企业找到与融资相对应的平台。

  靠环境更要靠自己

  陈乃醒 要踏实做实业

  现在的企业很纠结,原因是面对困难准备不足,这也充分说明转型的必要性。

  我认为2012年是民企转型元年,之前我们也说转型升级,但是为什么实现不了,是因为要解决就业问题,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今后,转型升级之路将不得不快步走。之前温州有几个企业成立了一家财团,财团的实质是什么?我觉得是实业经济外加金融。这家财团的发展目标是,一年诞生,五年发展,八年定型,十年跨越。但是后来他们失败了,不是理念有问题,而是时机不对。银行一听财团两个字就紧张,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所以一乱就卡,一卡就死。如果这个财团能坚持到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前夕,小贷公司、村镇银行都可以做了。从这点来看,没有制度支持下的转型升级是要付出代价的。民营企业发展既要靠环境,也要靠自己。企业要正确认识这点,解决纠结的心态,踏实做实业,未来形势还是好的。

  陆亚萍 企业要自主创新

  我们是从学裁缝做起,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我认为,要改善民企生存环境,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制度创新,企业自身也要创新,在企业经营体制方面、市场营销方面、产品技术开发方面都需要创新。

  企业都希望少缴税,但是企业总归是要缴税的,主要还是要从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靠自己创新以此提高利润率。

  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市场,对市场需求一定要明确。我们企业生产的布,科技含量很高,我们事先了解过市场的需求。现在产品出口到日本,在国内卖10块钱的,到了国外要卖100块,市场附加值提高了。

  刘武  企业要内外兼修

  我是做物流的,我深刻认识到物流是提升企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融资难,利润低的问题,通过物流链的打造,会得到改善,重视物流的企业,竞争力比较强,比如说戴尔电脑、TCL、沃尔玛,可以做到没有库存。

  民企需要政策支持,环境优化的同时,也需要解放意识,加强自身管理。通过内控管理系统优化,节省成本。我们要改变目前的生存状态,就要想一些办法。

  (本次研讨会由紫光液酒业、越橘庄园、宜兴葛胜陶庄提供礼品支持,优翔国际提供晚宴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