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应对“双反”多家光伏企业出海“避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3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严薇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2.90%至4.73%的反补贴初裁税率后,中国概念股光伏板块也大幅上涨。不过,股价受利好消息刺激上扬的现象,并没有让光伏企业完全卸下心理包袱。

  “我们将考虑未来在美国建厂,并且打算通过第三地来向客户供货。”

  晶澳太阳能(JASO.NASDAQ)CEO方朋在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而这一做法恰恰是为应对美国“双反”政策的影响。

  同时,因为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下探,也致使很多光伏企业已难以盈利,有公司打算转行,除了组件销售,还要增加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力度。

  产能转移海外

  低于市场预期的反补贴初裁税率,让尚德电力的股价大幅上升14%, 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能源等也有5.63%到12%的涨幅。

  一位光伏行业的律师向本报记者透露,由于此次反补贴初裁结果中还透露出另一个信息——如果电池片来自于第三地但加工组件的地点位于中国,那么美方将免征反补贴税。

  “这一信息预示着,很多国内光伏企业若要将组件出口到美国,则会选择采购海外的电池来加工组件;而在中国设有工厂的电池企业,将面临无法供货的风险。”

  方朋指出:公司部分电池产品已放在第三地来生产。另外,晶澳太阳能会继续向美国采购商供货,未来也会考虑在美建厂。

  在晶澳太阳能之前,包括尚德电力(STP.NYSE)、阿特斯(CSI.NYSE)等企业都已纷纷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建厂。不过,工厂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如尚德电力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初期规模只有30兆瓦,但尚德电力去年全年的销售量已达到2000兆瓦了。

  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钮阿兴、阿特斯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庄岩也都指出,他们有海外建厂的计划。

  招商证券汪刘胜则表示,除了单独在海外设立工厂外,也会有光伏企业选择与海外工厂合资、合作的方式,将产能转移出去。

  “这些做法会在短期内形成一股潮流。当然,风险也不是没有,万一美国人认为,你尽管在美国有工厂,但你的定价仍然低于美国当地厂商的话,也可能采取其他措施来限制企业的发展。”

  汪刘胜分析道:“由于这次反补贴税初裁数字并不算特别高,可能未来的反倾销税率也不会太离谱。所以,短期内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大规模扩建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

  战略转型

  美国“双反”事件也提醒国内外的光伏企业,欧洲和美国市场不再是以往那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了,政策、行业及贸易风险都在逐步加大。

  阿特斯公司一位高层对记者说,今年公司的业务重点,将转向增加“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而不单单是生产光伏组件,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有很多种,有的人会在获得电站建设的各类批文后将权力转给他人,有的公司则会参与投资及建设电站,也有做好电站项目后卖给其他人的案例。

  去年,阿特斯公司的19亿美元收入中,有10%来自于系统和项目的开发,而2012年、2013年的这一比例要上升到25%和40%。

  汪刘胜指出,不少光伏组件厂要转向电站建设在前两年就出现了。如保利协鑫、尚德电力等都在运作相关项目。

  “组件厂有热情去做,一方面是因为组件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了,另外也还是因为他们的产能规模太大。而如果有了电站,那么他们组件的销售去向也很容易解决,组件也不怕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