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加大改革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3: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李伯牙;宋斌;黄赟
东北地区拥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而举足轻重。“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区域再次被纳入国务院规划。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兴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同时,《规划》还围绕解决东北地区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以改革作为推动东北振兴的强大动力。
有区域经济学者指出,这些矛盾正是制约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改革再深化
在实施振兴战略之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民生问题非常突出,甚至被称为“东北现象”。
2003年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即东北振兴战略,2007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并发布实施《东北振兴规划》,作为指导东北“十一五”发展总规。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201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达到4506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吉、黑三省GDP分别达到22025亿元、10531亿元和12504亿元,均超过万亿元,人均GDP分别达到5.1万元、3.8万元和3.3万元,达到或接近全国人均水平的3.5万元。
东北的改革也可圈可点。“十一五”期间,东北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城市转型等方面的改革不仅解决了东北的问题,还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范围。
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东北司正在全国范围开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城市转型工作,而较早进行试点或改革的东北地区则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但有学者指出,东北有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改革。例如国企改革、国有林区、垦区和厂办大集体改革等等。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政府调查研究室宏观处处长刘庶明告诉记者,当前东北各地省属的国有企业已经不多了,主要的改革还应该集中在央企改革上。
此外,东北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区域,如何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也是一大要点。
中科院地理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金凤君认为,东北需要在“十二五”期间探索一种新的适合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企业治理模式和发展模式。
待建的区域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区域,东北三省要实现振兴目标,“十二五”期间不仅要在产业上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在区域合作层面也需要进行更好的制度设计。
此次东北“十二五”规划在区域战略层面提出了,优化发展辽中南地区、沈阳经济区,重点开发哈大齐工业走廊、牡绥地区和长吉图经济区,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等重点经济区加快发展,推进东北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
然而,过去这些年的发展,除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取得明显的成就外,其余经济区、经济带等区域战略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
有学者指出,作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长吉图经济区,本应是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东部的大区域战略,然而这些年三省一区之间合作甚少,只有吉林省一家在唱独角戏。
此次规划中也提到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但是在这种区域合作联系缺乏的状态下,面向东北亚开放成为各省各自为战的局面。其中,吉林主打长吉图,推动延龙图一体化面向朝鲜、俄罗斯发展出口贸易,而辽宁则把丹东口岸作为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踏板,黑龙江则力推牡绥地区对俄开放。
金凤君认为,东北在区域合作方面,不仅仅三省一区合作的体制、机制没有明晰,城市间有机的分工合作也做得不够。比如,怎样发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的引领作用,在产业的布局和国家政策的指引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合作。
而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点,对俄经济合作方面至今仍欠缺国家层面的支持。“国家应该给在东北设对俄开放的特区。”刘庶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