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到底该怎么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10:12 来源: 中国经营网应当承认,无论是由纳税人埋单,还是由股民埋单,其实都非最优的选择。
“四万亿”政策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正成为困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老大难。财政刺激时,各级政府花起钱来毫不手软,而当巨额债务到期需要清偿,却纷纷一筹莫展。问题棘手,只能想方法规避风险。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可能比此前预期的更大,据路透社的计算,2011年应偿地方债可能已有近5000亿元人民币获得展期,占当年应偿还债务总额的近两成。此前中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2011年应偿债规模为26246.49亿元,占比24.49%。
到目前为止,中央政府在地方债问题上尚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目前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债务展期。但即使正在进行的展期,也只是在拖时间,把问题留给未来,而不解决根本问题。或许因政府换届在即,本届政府已处于留守期,以稳定过渡为要务。不过,借来的钱始终要还,如果考虑复利因素,债务只会越滚越多,越拖越沉重。这也意味着,对于下届政府而言,地方债势必成为早期的工作重点,注定无法绕开。
其实,债务问题之于中国并不陌生,甚至于贯穿整部改革开放史。90年代早期的三角债,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国企债及商业银行债,中国政府处理债务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当世罕有匹敌。这也是市场对政府有能力化解地方债问题的主要信心来源。回溯历史,过去国企债务的偿还采用了债转股及剥离坏账的方式,本质上是财政变相埋单;银行债务则依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洗白资产负债表,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革,包装上市,通过金融抑制保护利差,创造充足的利润空间,利用高增长予以消化。如今,面对政府债务的压力,还能把债转股再来一次吗?
但这次并不完全一样,至少,通过金融抑制保护银行的旧路将再难走通,因实体经济发展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当务之急,银行们坐地生财的日子将指日告终。在这一点上,央行行长言存款保险制度将择机出台,已是改革的楼梯在响。同样不可行的还有中国的超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国企及银行业能够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得到迅速复苏,须归功于2001年入世后的入世红利,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化解债务的主要力量。但时过境迁,目前中国经济虽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2011年为9.2%,2012年安邦预期为8.5%-9%),但经济减速也已成定局。时下中国各界讨论的最多的已非增长,而是软着陆、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除非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往日的光辉恐再难重现。
应当承认,无论是由纳税人埋单,还是由股民埋单,其实都非最优的选择。
那么,地方债到底该怎么还?
在我们看来,答案无非两类,要么债务转化成税负,由纳税人埋单;要么再来一次债转股,打包上市,由股民埋单。其实更有可能的是双管齐下。在前者,需注意到,在经济减速背景下,特别是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会受到抑制,但该做的事不会明显减少,官员数量更有可能不减反增,这意味着从长时间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进而言之则是税负压力,有可能只增不减,环境税、资源税、营业税、增值税、房产税等等,都会开足马力征收,中国企业将面临一个严酷的税收环境;在后者,一些政策动向值得玩味。2011年1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这可能会为一些地方的城投债处理开了口子,因后者作为地方债的商业公司变种,并不适用于政策性债转股,需要商业性债转股的新规为其开绿灯,近来更屡传出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上市的消息,都可视作由股民埋单的先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应当承认,无论是由纳税人埋单,还是由股民埋单,其实都非最优的选择。但这已是中国现有政经结构下的次优选择,很难找出其他更加妥善的解决办法。其实还有第三类,通过变卖国有资产、出售股份,向社会募资还债,但这种做法会降低政府对国企的控制,也许难度更大。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