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获批:首打革命老区概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19:58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首打“革命老区”概念的经济规划区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获批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3月18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政府通报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制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3月2日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主打“革命老区”概念的经济规划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表示,《规划》是我国针对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有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八方面可持续协调发展规划。
打造西部战略新高地
陕甘宁革命老区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地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中国革命根据地。根据《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覆盖范围包括陕西省延安、榆林、铜川,甘肃庆阳、平凉,宁夏吴忠、固原、中卫等8个地级市,以及陕西富平、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甘肃会宁,宁夏灵武等9个县(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762万人。
据了解,未来国家在西部经济区的布局主要分三个层面:一是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包括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蒙陕甘能源化工“金三角”和广西北部湾等;二是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带,包括呼包银、新疆天山北坡、陕甘宁等经济区;三是省域经济增长点,包括滇中、黔中、甘肃兰白经济区、广西西江上游、西藏“一江三河”等。在众多区域规划布局当中,陕甘宁革命老区属于第二层面。
《规划》实施期期为2012至2020年,从交通建设、水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改革开放等8个方面提出了区域内2012年到2020年的发展重点,涉及11大类12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地区国家能源工业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该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单位产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远景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此前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按照中央的部署,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将成为未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把该区域建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
打造能源“金三角”化工基地
陕甘宁革命老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源丰富。据当地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陕甘宁革命老区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39%,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16.4%,石油可采资源量占全国6.7%,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占全国10.5%。同时,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也非常丰富。
“陕甘宁革命区所涵盖的区域范围大多属于资源型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综合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宁夏化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田志军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该区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已有的优势基础上,同时不断延长产业链,开发矿产资源,进行能源产业深加工。
依托这些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规划》将陕甘宁革命老区定位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到2015年,国家能源工业基地初步建成,到2020年,该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完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我国将逐步形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内蒙古、新疆五个综合能源基地。预计到2030年,西部几个综合能源基地一次性能源的供应能力将占到国家新增能力的85%,构成中国一次能源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同时,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要求中,将修订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将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地区一批能源基地建设纳入国家能源规划,鼓励将先进的高载能产业项目向“能源金三角”等能源输出地区集中,限制东部能源调入省份继续发展高耗能产业,以实现能源在全国的优化配置。
庆阳首倡 加速推进合作
据甘肃省庆阳市市长周强介绍,陕甘宁革命老区由甘肃省庆阳市在2008年5月首先提出,并向其他省市发起倡议。2008年7月,陕甘宁毗邻七市在庆阳召开了由七市市委书记、市长参加的第一次联席会议,成立了示范区协调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确定规划的灵魂是“回报老区、支持老区”,讨论通过了创建示范区的建议、合作方案、联席会议制度等。
最新的国务院在批复中也要求,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要建立三省联系会议制度,东中部地区要加强与陕甘宁革命老区的经贸联系,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努力使老区走出一条生态环境良好、能源资源集约开发、人民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目前,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城市的甘肃庆阳已经被列入该区域发展核心城市。统计数据显示,庆阳境内油气总资源量32.47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强;境内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8%以上;在石油开发方面,长庆油田在庆阳启动实施了年产8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的石油开发规划。因为庆阳未来主要发展定位是甘肃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规划》的出台,标志着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级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正式启动,发展相对落后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将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甘肃省庆阳市市长周强表示,这是从顶层设计上勾勒出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宏伟蓝图,从长远发展上搭建起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战略,从更宽领域增强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供给。
于今:区域经济应注重协调发展
■CUBN记者 李正强 北京报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日前,记者走访了中国著名智库——东中西部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并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发改院执行院长于今就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和策略等问题深入探讨,为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早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时,就明确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那么,近几年来,我国区域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需要协调的问题?
于今:自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一是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二是特殊类型区域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区域无序开发问题突出;四是协调区域间关系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政府提高了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伴随着扶贫力度加大和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相对差异有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不平衡仍超过了警戒线。
记者:当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思路与发展战略;总理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于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经济发展观,不同于我国建国后实施的均衡发展观和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非均衡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观要着力克服这两种发展观的明显弊端,追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旨在实现各区域间合理分工、相互依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兼顾到各区域的利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从而体现出我国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能以牺牲其他地区的经济利益为代价实现的。如果一部分地区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其他地区的经济利益为代价实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就不能认为是协调的;反之,区域经济发展则表现为一种“帕累托改进”。
记者: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区域间的竞争问题?
于今:协调发展是有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着激烈竞争和不协调行为,协调的短暂实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协调。区域协调的主要标志,在市场经济和和统一市场条件下绝不会是传统的静态表现出来的产业“合理分工”,而是混合分工和相互渗透(一体化)格局形成、差距缩小的动态过程。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文化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思想库”,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强大的重要象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参与区域竞争、区域分工的关键和核心,而软实力和硬实力构成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硬实力与软实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硬实力容易模仿、复制,往往出现同质化和快速超越,难以持续。比如,中国区域经济“多轮驱动”的新格局正在成形,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何更好地应对新时期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城镇化战略实施等重大挑战,以智库前瞻性政策储备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为源动力的智库产业极有可能代替传统工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亮点与重要方向。智库产业将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的核心主题。
多地革命老区规划正编制期待“输血”变“造血”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在3月2日的获批,国内多个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跃跃欲试等待中央政府的批准,以期获得政策、财政等方面的优惠。“下一个获批的很有可能是江西的中央苏区,目前正在紧张调研中,估计将会很快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中央苏区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以瑞金为中心、辐射赣闽粤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目前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去年年底,江西省政府就召开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尽快落实规划区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高质量推进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山东南部的鲁南地区作为中国革命的老区,在历史上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过卓越贡献。作为鲁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临沂,成为了鲁南打造红色经济区最为迫切和积极的推动者,意欲联合枣庄、济宁、菏泽等地共同打造国家级红色经济区。
湖北省也提出,要建立横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共有46个县市区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并积极的进行推动工作。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表示,这些老区历史上为中国近代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且离中心发达城市很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以往国家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的方式一直是财政转移支付“输血”式支持,但这只能解决温饱,实现脱贫,不具持续性。山东省省政协委员、民盟临沂市委主委刘继双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革命老区发展要跟上全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必须要有新规划,变“输血”为“造血”的扶植发展方式。
对于革命老区往往连片,涉及诸多省市的问题,伍新木认为,跨省区的区域合作定会存在难度,但是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利益壁垒。革命老区在共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应该找到共同的特点以及各自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魏后凯还认为,国家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加快老区发展的战略规划,建立国家政策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应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类型革命老区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实行差别化的扶持。
魏后凯指出,革命老区的情况不一发展水平不同,应该在扶植发展的过程中区别对待。“陕甘宁边区不是所有地区自然条件都不好,近些年延安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得很快。发展陕甘宁,对外要加强资金引入,注重市场化合作和人才引进,对内加强分工。”魏后凯认为,发展革命老区一是要继续使这些地区脱贫,二是依托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加生态环保“护卫”陕甘宁革命老区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3月初获批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有关经济、生态建设等八方面可持续协调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15年,该地区国家能源工业基地初步建成之外,还要重点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使其初具规模。
“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曹鹿平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将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一大亮点,相关旅游业、文化产业、影视制作等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另外,环境保护也将是《规划》中着墨较多的部分。规划还将提出在该区域设立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等。
“《规划》‘立足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立足历史文化的特色优势’,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关键是在今后建设和政策执行当中,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打响红色旅游的招牌。”曹鹿平向记者表示,这不仅能弘扬我党的光辉历史,而且还能促进该区域招商引资、发展当地方经济。
曹鹿平认为,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工农民主政权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所在地。宝塔山、南泥湾、南梁革命历史博物馆、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等都是该区域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
“陕甘宁革命老区虽然有着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这一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再加上自然环境、区位基础等因素制约,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曹鹿平认为,进一步加快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加快建立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级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是加快区域发展、改变老区落后面貌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区域生态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余斌此前在陕甘宁革命老区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推进陕甘宁三省区老区市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曹鹿平向记者介绍,陕甘宁老区地处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植被容易破坏;同时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水土流失严重,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了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活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德教授此前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推进的过程中,必须把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否则西部的发展后劲将会严重不足。
区域经济专家特别提醒,由于陕甘宁革命老区水资源的相对紧缺,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必须要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的调配、采集和利用等。曹鹿平表示,此次批复的《规划》提出从交通建设、水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细则都给陕甘宁革命老区的生态环保设提供了有利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