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深化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4:39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李倩
上周,国资委主任王勇称,不少中央企业反映,当前形势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相比,可能更为严峻,一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更加显露出来。中央企业“要通过管理提升找出风险点,止住出血点”,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实际上,从目前形势看,金融企业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提高稳健经营水平,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在当前形势下,再提深化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尤显必要。
对于央企的“不安”,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尽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外部环境比现在糟,但在当时4万亿元投资驱动下,央企扩大产能,投资钢铁、汽车和房地产等行业。目前钢铁、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又是调控对象,调低经济增速意味着国家不可能再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对央企来说,现在的形势更严峻。对于央企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曹建海认为是“非常大”。他指出,央企主要靠行政优势和垄断优势发展,占据大量社会资源,但在管理上仍是“官本位”,不能算真正的企业。
同样,面对欧债危机的不断深化演变,面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虽然总体来看,目前国有控股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资本回报率以及股市的市值在国际上的排序还是比较靠前的。但是,金融机构在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尽管大家也承认我国银行业利润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改革的红利、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以及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拉动了利润增幅,甚至也包括管理水平的提升、技术手段的改进和业务的创新等带动了业务成本显著下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利润增长。而且,公众也一直认为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安全,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银行的利润问题仍然备受诟病,其矛头指向银行利润来源主要靠政策优势和垄断优势。实际上,这也反映出社会对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诟病,反映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及时有力,反映了公众对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的期望。
业内专家指出,与2002年所谓“技术性破产”的局面相比,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利润增长较快,为银行业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成效显著。然而,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尤其是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放宽小型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才能切实缓解小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金融市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发达经济体复苏前景仍不明朗、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压力的背景下,银行业的风险点也在不断暴露之中。在这个复杂的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更为稳健的银行体系,兼具安全与高效的特点,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既是当前的紧迫问题,也是关系金融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温家宝总理在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避免财政金融风险相互传递。要加快建立健全透明规范、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机制,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银行业需要进一步强化贷款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保持信贷规模合理适度增长,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均衡投放,并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防止以钱炒钱和虚拟经济过度自我膨胀;另一方面,要切实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社会稳定和就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农”以及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并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入。
而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稳健性标准,也是在为培育世界一流金融企业奠定基础,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