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疾行 银行第二总部密集落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3: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孙小林
3月27日,初春的上海,天气渐暖,清晨8点的阳光照射在浦东陆家嘴中银大厦玻璃幕墙上,一个小时后,这里的白领们已经忙碌异常。
这栋楼的49层是一个新近落户上海的中国银行第二总部办公所在地,在黄浦江的另一侧浦西,100年前,中国银行在外滩的汉口路50号正式成立。
银行第二总部迁至上海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近期上海方面传出的消息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也将陆续在上海开建第二总部。
不仅如此,进一步消息称,包括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都在谋划在上海筹建第二总部。
自从2005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设立之后,各大商业银行几乎都没有跟进。而这种格局正在改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在沪金融机构总数已达1136家。
不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难题仍有待破解,尤其是如何将尊重市场规律和发挥政府无形之手作用发挥到极致,并有效结合或是一大挑战。
“我发现上海有点不像金融中心,反而北京和深圳更像”,一位上海当地的上市企业老总以其企业上市过程中路演经历提出了其自身的看法。
更大话语权
各大银行“第二总部”落户上海曾是上海金融界的最大的梦想之一。2012年,这个梦想似乎正在成真。
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对“第二总部”的规划是,将保理业务、信用卡、中小企业、票据、市场金融(同业)、租赁等部门归并入“第二总部”。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一位中层告诉本报记者,第二总部可以理解为“功能性总部”,目前不少银行都在上海设置了部分全国性部门。
“该总部将全面做大做强人民币交易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表示。
这就使得上海在国内银行业等领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此前,在银行等金融业务领域,上海仍然主要扮演者执行监管的角色,而监管、机制、方法仍均由北京层面决定。
另外,上海过去引入银行总部往往以外资为主,本土几无大型银行总部(除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外)总资产不及北京任何一家四大国有银行。
资料显示,到2010年年底,外资法人银行大多落户上海,达到21家,占全国比例超过一半,然而,即使在这些外资银行中,2010年度世界前30位银行亚太区总部无一落户上海。
因此,各大国有银行第二总部纷纷落户上海无疑将进一步确认上海金融中心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地位。
“这也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在加快,上海第二总部的建立能促进金融机构更快发展。”在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海论坛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如是表示。
不像金融中心?
不过,这并非代表上海对政策性银行甚至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上就能迅速超越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系主任潘英丽教授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北京是决策中心,行政上的绝对优势,因而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也比上海高。
然而,即使对比深圳,上海的部分优势仍不太明显,尤其在市场培育上。
目前,上海主要系以政府主导推动金融业发展,这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金融市场自我培育的功能。
例如,在上海,发展金融的不仅仅是黄埔和浦东这两个区域,在浦西的普陀区,一个看起来在发展金融上并无太大优势的地方,当地政府设立的“长风金融港”,募集资金总规模到2012年年底将超过120亿元,对外投资超60亿元。
不仅如此,浦西的虹口区、静安区等地也在大力发展金融业,这也是上海的一大特色,政府推动下的金融业发展。
“我发现上海有点不像金融中心,反而北京和深圳更像”,一位上海的企业家如是不解地说。
这位企业家掌管的公司在2010年上市,其表示其公司在京、深路演时来的基金公司很多,且深圳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上市产业链,“而在上海时,就没北京和深圳时的氛围,来的基金公司也不大”。
其表示,在深圳路演时,“甚至对方连答谢宴都有专门的第三方团队负责,事无巨细地都想到了,而在上海很多东西都要公司自己做”。
而在北京,由于大型金融企业集中,监管机构亦非常密集,所以也让他感到了震撼。
有学者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案获批之后,上海方面更多地侧重金融功能布局,注重各个金融产业门类的“全”,但在重点的“点”突破上,却比竞争对手慢了半拍,因此部分产业深度开发上仍不及深圳。
因此,上海要在“市场”和“行政”两条路上奋力疾行仍然还有不少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