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2年物价:“涨”还是“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7:00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谢利

   未来控物价应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从侧重需求管理逐步向供给管理转变,建立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从过多倚重货币政策向更多采取财政政策调控物价转变;还应逐渐学会从管理国内市场向管理国际市场转变,鼓励更多企业到海外投资,通过获得更多的海外资源勘探权和开发权,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保证大宗商品的安全供应,以打破跨国公司对资源和价格的双重垄断。

  主持人:本报记者 谢利

  对话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王军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 唐建伟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 赵萍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高价大葱以及成品油上调的话题,再度引发市场对未来物价反弹的担忧。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围绕今年物价走势进行深入对话。

  记者:这两年一些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不仅给群众生活带来影响,也给政府物价调控增加了难度,您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问题在哪里?近来,大葱价格畸高以及两次油价上调,对CPI走势会产生多大影响?通胀是否会卷土重来?

  唐建伟:目前来看,这种担心没有必要。首先,由于CPI细项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指数占CPI权重0.79%左右,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幅度约6%,对4月份CPI的影响仅0.05个百分点左右。即便考虑成品油价除车用燃料之外的成本推动作用,影响CPI的程度仍然较低。其次,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短期天气因素影响,预计春季气温回升、天气好转后蔬菜价格将有所回落。以上这两方面的短期因素并不会改变全年物价整体下行的趋势。

  王军:个别农产品的涨价不至于改变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仍维持小幅下降的格局。同时,成品油调价对物价的短期影响也不大,但长期来看,会通过价格传导影响PPI,从而传导至CPI。例如,会间接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进而会对包括食品在内的许多领域的价格上升有一个缓慢牵引作用。而且,油价上调也会使一些工业需求受到抑制,构成控制CPI的有利因素。总体来看,目前通胀处于下行通道的大趋势还不太可能会因成品油价格上调而发生改变。当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后续国际原油价格能否趋于稳定。

  赵萍:农产品价格涨跌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和国际市场投机炒作造成的。由供求关系导致的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的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靠天吃饭的我国,除了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可能受到国际炒家的影响,大部分农产品,尤其是大葱等经济作物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要解决农产品供求失衡的问题,比较有效的办法有三个:第一,要尽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的能力,增强农民种植农产品的风险意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科学预测未来的产量和需求量,尽可能反周期操作,促进供需之间的比例协调;第二,加强供求信息平台建设,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加及时、公开、准确的市场信息,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利用价格机制及时调解市场供求关系,缩短价格高涨和价格低谷的时间和波动周期;第三,适当进行市场干预,对于有国家储备的农产品,要反周期运作,调节市场供求,熨平价格波动周期,减少因价格波动对低收入人群和农业生产者的影响。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从当前形势看,控制好物价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全年CPI在4%内的目标能否实现?

  唐建伟:当前,控制好物价的有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不确定,但至今未有不可控的上涨出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与PPI仍持续下行,2月份PPI同比涨幅为0。二是年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较大,物价上涨的需求拉动因素减弱。1-2月份,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增速都有所放缓,显示国内经济增速仍处在下降过程,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的背景下,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比上年继续放缓,这有利于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三是前期货币政策收紧对物价的抑制作用在今年上半年仍将发挥作用,考虑到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存,目前国内M2占GDP比率仍然较高等原因,未来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四是猪肉等食品价格涨幅进入周期性回落通道。最后,2012年CPI翘尾因素较2011年将减少约1.4个百分点,PPI翘尾因素减少约3个百分点。

  我们维持2012年前三季度CPI同比持续下行、第四季度同比有所回升的趋势判断,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在2.7%-3.3%之间,将比上年明显回落。不出意外的话,政府全年4%的物价控制目标可以实现。

  王军:总体而言,这一轮物价上涨的高峰期已过,短期内下行趋势基本形成,物价涨幅有望从高位呈趋势性小幅回落之势,2012年超过5%的恶性通胀应该不会出现。但全年能否实现4%的控制目标,主要取决于三方面不确定性的发展和变化:

  一是以粮食和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走势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在去年粮食八连增的历史记录面前,今年继续增产的难度很大,近期有两个情况和动向值得关注,全国大范围的倒春寒和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国际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连续上涨;二是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具有不确定性,既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情况,也深受地缘政治、金融投机等因素影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使输入性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三是国内以水、电、油、气为代表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推动速度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较为密集地出台调价措施,有可能产生超预期因素。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抑制通胀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您认为应做哪些工作,对于控制物价有多大的空间?

  王军:要从生产和供应这一端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破解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现象。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采用多渠道增加国内粮食及农产品供应;设立价格调节基金来建立农副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与供应保障机制,建立应对物价上涨的动态补贴机制,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等,建立价格经常大幅波动的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大力扶植大规模养殖企业发展,建立并完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链化的养猪体系,引入生猪或猪肉的远期或期货交易,借助金融工具实现稳定回报、熨平价格大涨大跌风险;改善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强农产品跨地区、跨城乡调配能力,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赵萍:物价上涨虽然与流通领域的成本有关,但是物价上涨的决定因素不在流通环节,土地价格、房租、劳动力工资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以及货币超发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搞活流通、降低流通成本对于控制物价具有积极作用。

  流通领域降低成本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应控制物流成本,因为无论哪种流通模式都涉及到物流费用,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必要措施;还应大力贯彻执行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第二,应减少流通环节,流通环节过多直接导致了加价次数过多,应提倡和鼓励少环节、高效率的流通方式,如农超对接、工厂直营店等经营方式,鼓励流通企业采取经销而不是代销的经营方式,降低进货成本。第三,鼓励建立产销对接平台和产品供求信息系统,为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求失衡,促进商品在产区与销区间的合理流通。

  记者:为避免全年通胀形势出现反复,未来在控制物价方面政策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王军:2012年抑制通胀虽已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不排除呈现“前低后高”、“上快下慢”、“上易下难”的情况。汲取过去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未来控物价应着力实现三个转变,除了前面所说的从侧重需求管理逐步向供给管理转变,建立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从过多倚重货币政策向更多采取财政政策调控物价转变。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固然能够奏效,但也会不可避免地伤及实体经济,因而常使决策当局面临两难。而财政政策强调“有保有压”,不仅能够进行总量调控,而且在结构优化和抑制通胀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财政支出的调整,可以在抑制通胀的供给方面比较精准地着力。我国历次通胀都表现为食品类价格的过快上涨,财政政策恰好可以渗入到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整个链条上,通过投资、税收、补贴、奖励等手段调节短期供给,从而使其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样的财政政策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较少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其政策扭曲效果较小。

  此外,还应逐渐学会从管理国内市场向管理国际市场转变。鼓励更多企业到海外投资,通过获得更多的海外资源勘探权和开发权,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保证大宗商品的安全供应,以打破跨国公司对资源和价格的双重垄断。利用我国需求的力量,积极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抓紧建立和完善重要战略性资源的战略储备。

  唐建伟:从货币政策方面看,我们认为还将维持稳健基调,未来调控主要采用数量型工具。预计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有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下调的判断。利率政策方面,虽然今年负利率可能消失,但考虑到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存,经济增长虽有回落但仍可能较为平稳,处在中性水平的基准利率没有大幅下调的必要;同时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已经开始下行,基准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