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拇指上的金融”便捷又安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4:14 来源: 经济日报

  移动金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机银行”。不少银行通过和电信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布局战略“蓝海”,可以预见,这种“拇指上的金融”的较量更趋激烈。人们普遍关心,在手机银行日渐普及的前提下,个人及账户信息的安全如何得到有效保证。

  账户安全咋保障

  “当前,手机银行业务牵涉面较广,在移动交付行为上,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都在力图做大手中的这块‘蛋糕’。因此,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好各自优势,才能有效把控风险”。华夏银行总行手机银行业务负责人曲延伟告诉记者。

  客观地说,尽管手机银行的安全级别在逐年提高,但是与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相比,手机银行显然还是逊色不少。因此,在手机银行业务中,不少银行也增加了新的安全保护手段,如进行支付、交易时需要输入发送到手机短信的确认码或是使用电子密码器,将随机生成的密码作为验证码,有的还须输入银行卡密码。此外,银行对手机银行的交易金额还进行了预设。

  曲延伟介绍,2003年手机银行发展之初,普遍采用WAP(无线应用协议)方式登录手机银行页面,在无线通讯技术上,存在着账户信息被盗的风险。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选择了采用客户端和金融SD卡的模式,目的就是要确保手机银行用户的使用安全。例如,华夏银行于2011年6月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手机银行,就采用了内置金融SD卡。

  “从有效性来看,金融SD卡由于采用物理介质方式,也是目前手机银行中技术手段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曲延伟介绍,这样使用手机银行需要两次输入密码,分别是在登录主界面和进行转账等实际业务操作时,因此,即便用户的手机丢失了,只要不是密码泄露,短时间内不会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

  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如果手机丢失了,用户也应尽快持本人的有效证件和银行卡,到银行柜台进行手机银行的密码重置。

  此外,由于金融SD卡里封装了移动支付标准、安全密钥及银行卡信息等,如果内置金融SD卡的手机丢失,客户首先需要通过电话银行口头挂失,随后立即到银行网点补办金融SD卡。

  同时,各家银行每年会对手机银行WAP模式、客户端、金融SD卡等进行多次升级,其目的就是防范手机病毒,优化用户使用体验。业内人士还提醒,如果用户发现因手机病毒入侵带来了信息泄露,应该立即通知银行,以便银行尽快冻结账户,减轻损失。

  发展空间日渐广

  手机银行为我们金融生活带来的便捷随处可见,不仅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汇款、支付、对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通过手机银行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开发的商务平台,进行远程购物、医院预约挂号等等。

  “不难看出,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正在日趋强化,这说明银行正在加快构建‘水泥+鼠标+拇指’的全新业务经营发展模式,打破交易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更为广泛丰富的金融增值服务。”曲延伟说。

  虽然与网银及电话银行比起来,手机银行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依然不高。但曲延伟认为,当前手机银行业务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首先,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大关,手机普及率为76.3%;其次,到去年底,全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接近8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网购用户规模达到1.97亿人,手机银行可以让网购付款更加快捷;第三,目前已经开通手机支付和手机银行业务的有近1亿人,在10亿手机用户中,有五成表示有开通该项业务功能的愿望。

  “去年手机银行支付规模已接近100亿元,未来几年手机银行业务规模应该能保持40%的年发展增速。”曲延伟说。而且,未来手机银行的功能差异化表现将更为突出。例如华夏银行的手机银行还实现了跨行账户的绑定功能,并在金融IC卡系统改造和用卡受理环境改造后,它还能在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商场、超市、酒店、餐馆等场所,实现手机支付功能,并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的手机银行无卡支付。

  曲延伟认为,随着央行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出台,手机银行的商业模式将会更加清晰。今后,手机银行和网银、电话银行的交替融合也会更加明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