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固定资产投资 是如何统计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4:14 来源: 经济日报

  “固定资产投资”被称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也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它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条件。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那么,它是如何统计的?它和经济增长存在什么关系呢?

  投资口径如何把握

  随着经济社会变迁,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发生了多次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后,统计范围包括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按照我国原有计划管理体制划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自2004年起,又统一调整为城镇投资、农村(包括农村非农户和农户)投资及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三大部分。

  2011年,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和农户投资两部分组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发布一次,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为月度发布。

  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发展历史上看,统计起点出现过三次调整,第一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2万元及以上提高到5万元及以上;第二次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万元及以上提高到50万元及以上,第三次为2011年,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提高至500万元及以上。

  如何理解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

  一方面,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投资又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投资能扩大社会生产能力。需求拉动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滞后期。投资波动会导致经济同向波动,它与总产出之间存在着乘数效应。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就业就会上升,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使社会总产出成倍增加;反之,则相反。投资与经济增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监测投资变化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运行热度的重要测量器。一个地区的投资增长要和本地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在发展初期,较快的投资增长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时,投资规模要和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协调,投资规模超过本地区经济的承受能力,也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投资的适度增长能促进经济持久发展;投资增长不足可能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经济过热。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怎样统计的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和附属于其他法人单位、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活动的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它的统计对象是所有从事房地产开发活动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它的采集方式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国家数据采集平台进行联网直报,采用全面调查的统计方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