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财经热点对话 资产证券化对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7:04 来源: 金融时报

  高国华

  <正文>=  主持人:本报记者高国华 采访嘉宾: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资产证券化这个市场“并不陌生”的字眼也成为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为什么在当下资产证券化再度受到热议?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无必要性?如何选择资产证券化的路径?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主持人:资产证券化在今年的“两会”时期备受关注,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资产证券化一直在试点,没有暂停,只是试点的步伐要考虑到稳健,市场对资产证券化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宗良: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发展,但也与次贷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应该说,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有力的现代金融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其运用的方式和服务的目的。它既可能成为金融市场过度衍生、泡沫化发展的“膨大剂”,也可以成为银行体系对自身资产负债表进行科学管理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解决期限错配问题,从而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次贷危机后我国适当放缓了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步伐。近来,监管层面正推进新一轮资产证券化试点。试点银行和资产的范围都将扩大。总体看,推进资产证券化是适应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金融体系,缓解银行资本压力,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逐步平衡,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很有意义。

  主持人:每年到这个时候,关于银行业再融资的话题都是市场绕不开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同时,建议银行启动资产证券化的呼声也就相对更强烈一些。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宗良:首先,资产证券化是实现银行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底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54.79万亿元,银行业存量贷款已十分巨大,银行资本压力持续增加。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路径普遍表现为资产和信贷扩张,进而导致风险资产增加、消耗银行资本,陷入扩张—再融资—扩张的“怪圈”。长远来看,这种再融资“怪圈”难以持续,只有打破循环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完善银行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特别是资本补充机制变得尤为紧迫。

  其次,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更加灵活地从事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如美国大型存款机构通过证券化在市场出售的信贷占到全部资产额的18%。虽然次贷危机以来,关于证券化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是否能够真正降低金融业整体系统性风险尚无定论,但证券化的合理设计可缓解银行业集中度风险和系统性损失,仍是主流观点。

  再次,有利于开辟新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加证券化及相关非利差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如美国大型银行的证券化相关收入占到全部非利息收入的11%。商业银行可供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很大,而现有规模却微乎其微。从这个角度看,证券化将开启银行经营的“新时代”。

  主持人:央行2012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地发展安全、简单、适用的金融衍生产品,为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创造条件,提高其抵御风险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资产证券化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价值?

  宗良:首先,资产证券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的目标,要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需要合理的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而当前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资本金的约束较大,资产证券化可以优化资产结构、腾出空间为信贷的合理投放提供条件。

  其次,将优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需要在投资组合中增加相对安全、高回报的长期资产。对金融市场而言,信贷证券流动性高,能增加资本市场深度、广度和流动性,是我国金融市场走向成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券商来说,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发行及上市交易的整个过程中,券商都可以作为产品设计人、承销商、交易商、做市商、财务顾问、投资咨询机构、机构投资者参与资金运作,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机会。

  此外,实施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推动债券市场深化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创造条件。资产证券化将助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结构性变革。应该看到: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各个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互通互联,间接融资比例偏高,企业长期融资主要依赖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从金融产品来看,金融产品还很不丰富,银行资产较集中于信贷,资本市场上固定收益类的债权产品不多,有效连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规模相当小。

  主持人:你如何看待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应该选择什么路径?在推动过程中,监管部门又该如何发挥引导和监管功能呢?

  宗良: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教训。总体目标是:本着创新适度、资产优质、信息透明、风险可控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建立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实现直接、间接融资体系的协调,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慎重选择资产。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对基础资产的选择一定要谨慎,要选择那些受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能产生可靠的预期收入、未来还款来源有保证的资产。目前我国有不少资产是符合证券化基本条件的,如中小企业贷款、住房信贷、保障房信贷、地方融资平台资产等。在资产选择方面应注意兼顾发展和市场接受程度,应考虑从优质、高效的资产入手。其次,还要防范金融工具过度创新而引发的信用过度膨胀。次贷危机的教训表明,经过数次证券化之后的CDO、CDS产品,往往连为其提供支持的基础资产都无从辨认,种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最终成为纯粹的金融投机工具,危机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需要防止对创新技术、工具的过度使用,确保创新的产品和工具在风险可控的范围之内。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资产证券化是一项高度复杂的金融活动,涉及会计、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需要众多中介服务机构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业务的引导和监管,在盈利性和独立性之间达到适当平衡。

  主持人:你认为资产证券化在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有哪些作用?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以及监管层正在推动的利率市场化有哪些影响?

  宗良:银行之所以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无非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贷款的违约率较高,银行无法转嫁这部分风险,极易造成银行的损失。但如果能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分散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的风险,将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因。

  目前相关部门正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对银行来说,通过将一批中小企业贷款组成一个资产池,再将整个资产池分开销售来吸引投资者,既可以腾出信贷规模为更多小企业发放贷款,又有利于信贷资产风险的分散,可谓“银企双赢”。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最强动力之一,它吸引银行存款转换为直接投资的理财产品。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无风险,但毕竟是一个存款资金的低风险投资出口,间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则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因为进行资产证券化之后的产品也同样作为投资产品流入市场供投资者选择。其作用类似于现有的理财产品,但是基于我国贷款的基数较大,所以在未来的证券化过程中,这些证券化产品推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将被继续放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